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起兵反奉,下令将拒绝参与的四个师长及三十多个军官枪

云孜聊过去 2024-07-23 20:13:54

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起兵反奉,下令将拒绝参与的四个师长及三十多个军官枪决。经人劝阻后,这些人被送到了天津李景林处关押。 郭松龄有反奉的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军内部就分成了新老两个派系。 郭松龄深得张学良信任,在军中地位超群,但依旧会受到张作霖亲信杨宇霆的处处刁难,惹得郭松龄极力想要逼张作霖下台,推张学良上位。 (参考信源:炎黄春秋1997-02-15——《郭松龄倒戈反奉的台前幕后》)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更加坚定了反心。当时张作霖论功行赏,准备让郭松龄接管安徽,不料杨宇霆横插一脚,郭松龄立下大功却没得到奖赏。 郭松龄心中的不满在此刻已经达到了顶点,结果1925年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当即竖起了反奉的大旗。 当时,郭松龄去日本参观,意外发现张作霖为了抢占地盘,竟准备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本提供军火。 郭松龄因为曾经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本就对军阀喜欢抢地盘内战的作风十分不满。 这下看到张作霖竟然为了抢地盘不惜卖国,郭松龄以往对张作霖的种种不满都迸发了出来,他一定要推翻张作霖。 回国后不久,郭松龄就辗转找到冯玉祥和李景林,达成了合作反奉的协议。 紧接着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召集部下说明反奉的前因后果,让属下们各自表明意见。 绝大多数将领都愿意誓死追随郭松龄,但还有30多个将领或犹豫不决或表达反对。 为了确保起义一事不泄密,郭松龄决定将这些将领全部杀害。但有人担心这样会引起军中骚乱,于是郭松龄改将这些人送到李景林处关押。 当天晚上,郭松龄正式讨伐张作霖,主要主张有三点:一是反对内战;二是要求张作霖下野,同时惩处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上位。 张作霖得知郭松龄起兵反奉后大吃一惊,毕竟张学良和郭松龄关系十分密切,他刚开始还以为是张学良反了。 确认张学良对起兵一事一无所知后,张作霖依旧是满脸忧色。 因为郭松龄的部队可以说是奉军的精锐所在,当初张作霖为了扶持儿子上位,对张学良亲信郭松龄一向是予取予求。但凡有好装备好武器,都会优先提供给郭松龄。 哪怕郭松龄兵力不如张作霖的奉军,张作霖也很难有胜算。 张作霖一边想办法找外援,一边则把张学良踢出府去,让他劝说郭松龄罢兵言和。 可郭松龄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答应和张学良见面,也不接张学良的电话,根本没有丝毫和谈的意思。 战场局势正如张作霖所想的那样,郭松龄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锦州,距离奉天越来越近。 张作霖得知消息后,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连忙让人收拾行李随时准备搬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在郭松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朝奉天进发的时候,后院突然失火了。 盟友冯玉祥为了抢占地盘,突然发兵进攻另一个盟友李景林的地盘。张作霖又趁虚而入收买李景林,李景林当即倒戈,扣押了郭松龄存在天津的钱和军装。 这一下,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遇。不仅没有后援,他还需要分兵去防备冯玉祥和李景林偷家,势力大大减弱。 另一边,张学良见和谈无门,亲自率兵迎战郭松龄。郭松龄的手下也是张学良的兵,自然不愿攻打张学良,于是纷纷投诚,军中士气锐减。 此时,日本人又给了郭松龄致命一击。日本人率先找的是郭松龄,准备以出兵援助相要挟,逼迫郭松龄答应许多过去张作霖没有同意的条件,企图获取更多利益。 郭松龄起兵反奉的导火索本就是看不惯张作霖亲日,自然不肯与日本人同流合污,断然拒绝了。 可张作霖在慌不择路之时,急切需要日本人伸出援手,还答应了日本人的许多无理要求。 日本关东军开始出兵阻挠郭松龄向奉军进攻,还在奉天周围驻守了不少兵力,时刻防备郭松龄打败张作霖。 最终在孤立无援、军心尽失、日本人又干涉的情况下,郭松龄彻底兵败。 1925年12月24日,郭松龄带领家人和200多亲信出走,结果在半路被奉军发现惨遭逮捕,第二天被张作霖手下枪杀。 郭松龄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有爱国心切的将领。但错在刚愎自用,且没有正确看待时势,以致功败垂成。 试想一下,如果郭松龄反奉成功,按照他爱国反日的思想,应该就不会有九一八惨剧了吧!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0 阅读:5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