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皆死尽,这才是我喜欢的李白
李白的千古名篇《将进酒》中的那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 在唐代的敦煌遗书中是“古来圣贤皆死尽”,寂寞什么,就应该是死尽,这才是李白。
除了这个,古文版的《将近酒》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的对比:
1:题目《惜樽空》vs 《将进酒》 ( 宋咸淳本和宋蜀本皆作“将进酒”,诗题下注文“一作‘惜空樽酒”,“惜空樽酒” 应来源于“惜樽空”,推测“将进酒”是后来改的)
2: 床头明镜悲白发 vs 高堂明镜悲白发
3: 青云 vs 青丝
(黄永武云: “高堂悬镜难得去照,而床头明镜旦暮相照,则朝如青云,暮成白雪,上下用意贯联。……‘云’与‘雪’是同类的事物,用在一句中非常谐合,‘青云’与‘白云’的转换,趣味比‘青丝’‘白雪’好。”)
4: 天生吾徒有俊才 vs 天生我材必有用
(黄永武云: “李白《将进酒》一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是后人窜改的,敦煌本中李白原来是写‘天生我徒有俊才’,‘才’与下文‘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来’‘杯’是押韵的,后人改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用字不押韵,显露出错误的痕迹)
5: 钟鼓玉帛岂足贵 vs 钟鼓馔玉不足贵
(黄永武:馔玉是指筵席上珍美的食品,正在烹羊宰牛、劝酒作乐,总不该说所食的珍品不足贵吧? 况且钟鼓是乐器,馔玉是食物,又如何连成 4 字都不足贵呢? 后人读了千余年,没发觉有问题,直待敦煌本出现,才知道李白的原文是‘钟鼓玉帛岂足贵’,钟鼓齐备是诸侯的乐器陈设,玉帛是诸侯相见时,互赠的礼物,‘钟鼓玉帛’是比喻诸侯显赫的地位不足贵,不是说眼前的乐队食品不足贵)
6: 岑夫子丹青生之后,今本多了“将进酒,杯莫停” (三个敦煌版本都没有这一句,应该是后期所增加)
7: 请君为我倾 vs 请君为我倾耳听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对仗工整,大概率“耳听”是后加的)
敦煌遗书是指敦煌藏经洞保存下来的古代文书,从北朝到宋,都是一手的原始资料,一个绝对的宝藏。
相比敦煌的壁画,敦煌遗书了解的人不多,以后会多发一些介绍的文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