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临终前留下六个字,作为他的墓志铭,"不信书,信运气。” (信息来源:今晚报--曾国藩终身崇尚的“六字真言”:不信书 信运气) 曾国藩的崛起,离不开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卓越表现,当时的清朝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太平军席卷大半个中国,朝廷岌岌可危。 在这个危急关头,曾国藩挺身而出,组建了著名的湘军,这支军队不同于传统的八旗军,它由湖南籍士兵组成,是一支地方武装力量。 曾国藩以其独特的用人之道和严明的军纪,将湘军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役中,曾国藩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谨慎用兵,步步为营,采取"围剿"战略,逐步蚕食太平军的势力范围。 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艰苦战斗,湘军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平定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大规模起义,这不仅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也为中国避免了分裂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湘军的影响远不止于平定太平天国,它成为了清朝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湘军将领后来成为了朝廷重臣,参与了清朝的改革运动,可以说,湘军的崛起,标志着中国传统军事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为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湘乡一个重视教育的家族,他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位饱学之士,母亲王氏则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曾国藩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为曾国藩塑造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心怀天下的胸襟,他的父亲常常教导他要"正心诚意",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他的母亲则以身作则,教导他要勤俭节约,关心他人,这些家庭教育,为曾国藩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他年轻时,科举考试曾多次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 那时的曾国藩,如同千千万万个寒窗苦读的青年一样,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科举之上,他日以继夜地读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多次参加乡试,却屡战屡败,这些挫折对年轻的曾国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但是,正是这些失败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刻苦地学习,最终在27岁那年金榜题名,成为了一名进士。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坚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 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科举考试的艰难岁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 到了中年,曾国藩开始意识到命运的力量,他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看到了太多人生的无常,这让他开始思考,人的努力在命运面前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开始相信,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时势的配合。 这种观点体现在他留下的墓志铭中:"不信书,信运气。"这六个字,成为了他一生思想的总结。 曾国藩对运气的态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他壮年时期,虽然已经开始相信运气的作用,但他仍然强调自信心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对运气的依赖越来越强,他逐渐意识到,仅靠努力很难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有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 这种认识让他在晚年更加看重运气的作用,甚至将其视为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 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消极颓废,相反,他将这种对命运和运气的认识转化为一种智慧,指导自己的行动。 他认为,既然命运难以预测,那么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而为,同时保持谦逊和警惕。
曾国藩临终前留下六个字,作为他的墓志铭,"不信书,信运气。” (信息来源:今
槿论看社会
2024-07-20 12:47:55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