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7个国家在故宫抢夺掠杀,只有小日子一直往里面冲,他们的目的是什么,知道吗?
我们的万卷藏书没有了,被小日子抢走了,里面的药谱,乐谱,天文学,铸造工艺,包括造船技术,造车技术,火药技术,纺织技术,烹饪技艺。等等,几千年来核心的精华都被他们抢走了。
可能会有人说,承认别人就那么难吗?同志,我劝你一句,多去我们的大美河山走一走,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多学一学书本里面没有的那些历史。一个侏儒民族为什么那么发达,抢过来的。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日本对中国文物的痴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源氏物语》中,就有描述源氏使用被熏香的“唐纸”给女主角写情书的情节,展示了“唐物”(即来自中国的物品)的高贵地位。
事实上,日本自古就将中国视为文化上的楷模。然而,到了1894年,这种文化崇拜转变为了明目张胆的掠夺。
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初步形成了有关掠夺中国文物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者之一是九鬼隆一,他编写了《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为日后的掠夺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随后,日本军部进一步制定了《敌产管理办法》,任何日军感兴趣的物品都被定义为所谓的“敌产”,无论是书籍还是珍贵的艺术品,都可以被当作战利品接收。
通过这样的政策与行动,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开始了其大规模的文物掠夺,这一行为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士兵首先闯入紫禁城,他们直奔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銮殿,从中搜刮走了无数珍贵文物。
随后,日军更进一步,将其司令部设在北海的静心斋,以此为中心,对周边的文物进行了有系统的掠夺。
紧接着的几年中,日本的扩张步伐未曾停歇。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
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1905年在旅顺挖掘出的唐代鸿胪井碑。这块石碑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的行政制度,而且纠正了西方学者关于渤海国与唐朝平起平坐的错误观点。
日本迅速邀请了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前来鉴定,证实了这一点。在内藤的策划下,1908年,日军将这块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石碑偷运回日本,成为皇宫中的“战利品”。
在日俄战争后日本设立了“满铁”会社,其附属图书馆自1907年成立起,标志着日本对东北文物掠夺的新阶段。
这家图书馆名义上是文化机构,实则成为了日本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政策的工具,系统性地掠夺东北地区的文物。
与此同时,日本民间的掠夺行动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冒险团”的形式多样,他们经常通过与汉奸、盗墓贼勾结,利用金钱诱惑,进行秘密的文物盗窃。
其中,大谷光瑞领导的“冒险团”最为臭名昭著。从1902年起,大谷的团队多次入侵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和通古斯巴什遗址。
他们在1908年和1911年的掠夺中,取走了大量唐代珍贵文物和东晋时期的《李柏文书》,后者证明了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和民族融合的历史。
到1914年,这支团队满载而归,将大量的文物带回了日本。
1914年,日本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由攻占了青岛。在此过程中,日军不仅占领了胶州图书馆和德华大学图书馆,而且将藏书大量掠走,其中许多书籍最终流入了东京大学,至今仍存放在该校图书馆中。
此外,1924年日本外务省成立了“对支文化事业部”,专门负责从中国掠夺文物。
紧随其后的1927年,日本政府又成立了东亚考古学会,以及1928年的东方文化学院,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策划和实施对中国文物的系统性掠夺。
到了1929年,事态进一步恶化,日本杭州领事利用浪人和军方的压力,几乎以白菜价从浙江的东海藏书楼中强行收购了所有书籍。这些书籍后来被送往东京大学的东洋文化研究所。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的掠夺行为变本加厉。张学良帅府的藏书在满铁图书馆的洗劫下几乎荡然无存。
1932年淞沪抗战结束后,日军更是成立了“中支那占领区图书文献接受委员会”,并且组织了多个掠夺团队,如“科学调查团”和“文物特务”,四处搜刮中国的珍贵文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掠夺达到了顶点。在南京大屠杀后,日军不仅掠夺了数百万册的书籍,还烧毁了无法带走的文物。
而在伪满洲国,日本更是发布《旧记之统一管理的训令》,强行集中管理所有文献书籍,继而进行秘密盗运。
北京大学珍藏的《俄蒙界线图》和北京人头骨的失踪,都是日本文化掠夺行径的一部分。
据传,由于裕仁皇帝对考古的热爱,这些珍贵文物最终被秘密转移到日本皇宫,成为皇室的秘密珍藏。
至今,日本在官方、大学及民间还保留着大量的中国文物,而这些只是日本掠夺行为的冰山一角。
参考资料: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博山区志[M]. 1990
小可
还是日本喜欢我们中华文化啊,其他七个看不上。
用户14xxx82
想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