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拍的一些年代剧,拍八九十年代创业,几个人说干就干一起开个公司啥的,还有直接开

悦爱搞笑 2024-07-18 12:03:29

现在拍的一些年代剧,拍八九十年代创业,几个人说干就干一起开个公司啥的,还有直接开工厂的,这种都属于编剧导演想当然,太超前,你知道八十年代,至少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个人要注册一家公司有多难?贾志新那种什么宇宙银河公司都是自封的,没执照。民营企业并不是改革开放了一切顺理成章就马上出现了。记得那时开公司注册资金好像要几十万起步,要实缴,当时天文数字了,没几个人拿的出这么多钱。

那时比较多的创业一是个体户,注册的是个体户营业执照,就自己一个人,或者夫妻俩,雇人的都不多,你要雇人到底雇几个人算资本主义还争议不断呢!瓜子大王年广久还蹲过大狱呢。

二是承包,比如承包厂里的一个车间,还有几个演员组建一个小分队相当于承包剧团一个部门,每年给单位交一笔钱,剩下的你自负盈亏,李伯祥当时就承包了天津曲艺团的一个队伍自己出去演出,一年交给团里三万块,杜国芝台上捧哏台下当会计。也有比较小的单位整个承包走的,比如陈佩斯那个电影《二子开店》讲的就是他们承包了本来属于街道的一个倒闭的旅馆,而不是他们自己开一个新的旅馆,这是两回事,后者你靠二子麻杆那几个人你看看工商局给不给你办执照。

还有就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比如乡镇企业,也是创业的一种,不属于个人,不是某个老板的,属于集体,薪酬、分红这些比国企灵活,当时都从国企挖人。

再有就是机关单位搞第三产业,下面开个公司,由个人来经营,也属于承包的一种,比如拍阿满喜剧的张刚当时是南昌文化局的一个科员,他很想拍电影,但当时拍电影只能国营电影厂拍,你自己想拍得找他们合作,比如一起投资,或者直接租他们的牌照,但那时这么做的一般都是大牌明星,比如刘晓庆、陈佩斯,你张刚谁认识你?万一是骗子呢?张刚就说服文化局开设了一个影视研究所机构,挂靠在文化局,张刚作为负责人,有了这个机构作为背书,去找电影厂谈,就顺理成章了。

0 阅读:0
悦爱搞笑

悦爱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