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台湾老兵姚大传回到安徽老家,一些远房亲戚得知消息后,总是隔三差五的找他要求“接济”,姚大传干脆断绝联系。去世后,侄女再次找上门! 80年代,台湾终于允许老兵回大陆探,在国民党部队撤到台湾后,出现了很多家庭悲剧,有的妻子、孩子和父亲、丈夫分离,有的和母亲、兄弟分离。 姚大传就是一个国民党士兵,他出生于1927年,在他成长期间,经历了被地主压榨,被日本鬼子迫害,又经历了经济泡沫... 1943年的一天,姚大传看到街上的国民党部队在招兵:入伍就给1000法币。当时法币还未贬值,1000法币能买10头牛。 未满16岁的姚大传当即就动心了,于是挤到招兵处:“16岁的收不收?” 国民党正缺壮丁,看他的身板还算结实,就将他的名字写上了。 进入部队后,姚大传几乎没受到什么训练,就被拉上了战场,一直跟随队伍南征北战,很幸运的没缺胳膊、也没断腿。 一直到1949年,本就打算在军队混口饭吃的姚大传,囫囵的幸存下来。 在部队撤离大陆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要去哪里,等船一停才知道已经到了台湾,家乡就这样隔在了海峡对面。 一到台湾,很多士兵就被“荣兵”了,他们在台湾没有亲人、没有的一席之地,只能靠双手谋求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还有很多老兵在大陆有妻子、有孩子,他们一直渴望回到大陆。 可随着年复一年的等待,一部分人熬白了头发,但更多的人失去了期待,在台湾重组家庭。 姚大传没有在大陆有自己的小家,但他一直惦记着父母和兄弟姐妹。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姚大传一直没有娶妻生子,无儿无女的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大陆的亲人,不知道父母离去前,自己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 1987年,台湾终于允许两岸沟通了,第一批奔赴大陆人很多都是老兵,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回大陆寻找血缘。 姚大传也满怀期待的给家乡寄信,打听到自己的父母已经去世,但弟弟一家随军搬去了新疆。 在打听到具体位置后,姚大传满怀期待的跑到新疆,和弟弟一家见面,他的身份还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虽然他曾是国民党的兵,但当时已经没人介意这些了。 姚大传想过,要不然就留在新疆和弟弟一家生活? 可是,自己的一切都在台湾,他在台湾有“养老金”,还能凭借身份住到养老院,还是不要给弟弟一家添麻烦了。 姚大传决定,只是偶尔回新疆和老家安徽去看看,但主要还是住在台湾。 没想到,他回到老家安徽探亲后,麻烦却一一找上了门。 姚大传当兵前,家里十分的贫困,进部队就是为了讨一口饭吃,他的亲戚们自然也没什么富裕的。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一些亲戚还是维持着贫困的状态,但他们认为台湾来探亲的都是有钱人,也认定姚大传十分有钱。 在姚大传回到家乡后,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亲戚,打着亲人的名义纷纷上门来借钱。 姚大传经历过分离和死别,他十分不擅长拒绝别人,可他也只是一个依靠退役金生活的孤寡老人。 一些亲戚看他无儿无女,甚至想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他,打的什么主意就不用多说了。 上门打秋风的亲戚多了,姚大传也不堪重负,他干脆直接回台湾安定养老,连弟弟也很少联系了。 很久之后,弟弟姚华南回了一趟老家,才从亲戚的抱怨中得知,哥哥不愿意回来的原因。 但是他不知道哥哥在台湾的位置,一直惦记着他,直到2021年去世,他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找到哥哥。 对于父亲的愿望,身为姚玲娣承担了下来,她将伯伯的事故放到媒体上,依靠网络力量去寻找,很快就有了眉目。 2022年,远在台湾忠灵祠的一个工作人员,偶然看到了这篇报道,猛然想起这个名字、身份,不就是在忠灵祠的一个老兵姚大传吗? 只不过,姚大传在2013年时就去世了,身后事都是养老院的人去办理的。 或许,姚大传是被家乡的人给伤透了心,或许,他是不愿意让弟弟有太大的负担。他牵挂了半辈子的大陆,终究还是客死异乡。
上世纪90年代,台湾老兵姚大传回到安徽老家,一些远房亲戚得知消息后,总是隔三差五
云孜聊过去
2024-07-17 14:46:50
0
阅读: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