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课期间,韩莹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她自己的体验,我想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写这部

学林情感 2024-07-08 12:02:25

这次上课期间,韩莹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她自己的体验,我想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写这部分内容。下面我写的,不是韩老师的原话原意,而是经我理解之后的结果,但我相信,我想表达的,和韩老师想表达的,底层是一致的。

当我们真心想要去帮助一个人时,我们更多地要去用TA拥有的那些,而不是更多地去看,TA存在哪些问题。

比如大夫想帮助一个病人,要看这个病人的正气,病人的正气起来了,身体的自愈能力也会被唤醒,TA自然会排出邪气。

比如老师想要帮助一个学生,要看这个学生的强项和优势,能不能将这个优势更加扩大,发挥到其它的地方?

比如一个咨询师想要帮助一个来访者,要看这个来访者的生机和特质,能不能让TA看到自己本来就有的“好”,增加更多解决问题的信心?

如果我们告诉一个病人,你看,你哪哪儿又出问题了。告诉一个学生,你又犯了如下好多错误,告诉一个来访者,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你的一言一行,都是病态的,处处都是问题。

我们感受一下,如果这个病人、学生、来访者是你,你是什么感受?你还能变得更“好”吗?

我的眼前仿佛有一个画面,在一片破败狼藉中,有颗小种子悄然在发芽,虽然它那么微不足道,和庞大的荒芜相比,它是那么弱小。但若要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我们到底是不断地去收拾垃圾,还是精心呵护这颗种子,让它长得更高更壮,并将生命的信息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去?

我们所拥有的那些美好的,充满希望的能量,即使再小再微弱,也是黑暗中的莹莹一点光,循着它走去,就能找到拨云散雾的方向。

当然,我们对问题也要有一定的认知,我们只需要知道,那个方向是令人不适的,走不通的,不是通向光明的道路,便足矣。呵护你的感受,你就可以足够辨析。

希望看我文章的每一位读者,多关注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感受是什么,那都是你的生命之光,再微弱,也充满希望。少关注自己做错了什么,哪里不对,又伤害了谁,那些可能会让你停留在深渊里,远离你的生命之光。

0 阅读:3
学林情感

学林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