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喜购两本书:《朱莘农医案》、《朱少鸿医案》
近日读黄教授文章《我的大学》,提到江阴中医院郦、夏两位名医皆出自苏南伤寒派朱氏内科。我非常开心,立马搜索他们的著作,幸而江阴中医院陈正平和花海兵主任整理出版了医案。黄教授在序言中提到“朱氏的医术代表了那个时代(清末民国)苏南中医的最高水平”[good]
众所周知,对于经方的研究,北方远远兴盛于南方,尤其江南,从清朝开始就是温病学的发源和兴盛之地,所以我行医之初的几年,一直研习江南名医医案,美则美矣,始终感到体系性不够,临床疗效有待提升,今年开始学习经方体系,深感如果有江南本土的伤寒名家可供临摹就好了。因为江南特殊的气候和人文,使得痰火和阴液亏虚很普遍,不同于北方,治疗上一定有其特殊性,如果刻舟求剑、不懂变通,疗效还是不满意的。
江阴朱氏内科至今已历十一代,完全是江南本土的,还不像祝味菊先生那样,是从四川学回来的,弥足珍贵啊!今天翻阅他们的“夹阴伤寒证治”,厉害厉害,可以说是伤寒和温病结合了,更符合江南地域的临床实际,开心!买好书、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啦[耶]
了百了-
玄学就是在自创的理论中自圆其说,对外界来说,不能证实也不可证伪。比如“心诚则灵”永远是对,你没办法在逻辑上和现实中反驳它,因为这句暗含了“心不诚则不灵”,“心诚”和“灵”首尾互证,无懈可击,这个叫不可证伪,显然是不靠谱的。中医把阴阳五行寒热湿六气和人体器官疾病强行联系在一起,自创一体化理论,在宋代成型(成型时间应该是黄帝内经编成时)。后代都是在这个理论框架内修修补补,没有突破。所以说中医还只是一个土坯房。 中医自称理论是系统的完美的一体化的,中药的各类药效药性齐全,你只需要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将各类药材(药性)进行组合搭配就能治病。如果没有效果,那么就是“没有老中医”、“不会辨证”、“药材不地道”、“个体差异”、甚至是命不好,因为古医讲“治病不治命”。所以中医搞的整个一套就和“心诚则灵”是一个套路,都属于玄学。 当然,不管什么学说,实践检验真理,只要通过科学验证,走循证医学道路,也就可以脱离玄学,进入现代医学。可是,中医做不到,也就只有苟延残喘到消亡了。
了百了- 回复 用户12xxx30 08-03 19:54
一边凉快去
用户12xxx30 回复 08-03 16:25
您是无处不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