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争中,7名志愿军战士不幸被英军精锐部队包围,此时战士们已经弹尽粮绝。生死关头,一位年仅19岁的战士突然吹响了冲锋号…… 这位战士名叫郑起,黑龙江海伦县人,出生于1932年。 1946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理想的郑起走上了革命道路。 起初郑起在后勤部,后来在他的坚持下,领导将他安排到了号兵班,他终于实现了到前线战斗的理想。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郑起跟随部队来到了朝鲜。 此时他已经是一名坚强的战士,虽然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郑起从来不害怕。 1951年,郑起所在的347团钢铁七连面临巨大的考验。 当时“联合国军”命令曾经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英军精锐部队第29旅的皇家来复枪团占据釜谷里一线有利地形。 联合国军企图利用这支部队,来阻挡我军前进,掩护他们的主力部队向前逃窜。 负责阻止这支部队的,就是郑起所在的钢铁七连,因为英军的炮火极其猛烈,七连的战士们尽管奋起抵抗,但伤亡还是非常惨重。 连长、指导员先后牺牲,身为司号员的郑起知道阵上已经没有干部了。 连长在牺牲前对郑起说:“去指挥战斗!” 郑起向奄奄一息的连长承诺:“放心吧,连长,只要有我在,阵地就在!” 就这样年仅19岁的郑起,主动担任起了指挥的责任。 当时整个连队仅剩下17人,枪支弹药也已经快用尽,相比之下,英军的弹药充足,武器精良,所以我军的处境越发艰难。 战士们甚至都有些绝望,但是郑起知道,哪怕战斗到只剩下一个,也要坚决守护好阵地。 而且越是在绝境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否则只能让敌人得逞。 随后郑起开始重新部署,战士们也非常配合,直言:我们愿意听从你的指挥! 就这样在艰难的困境下,郑起带着战友们奋起抵抗,几次击退了英军的进攻。 可是英军的进攻却是持续不断的,他们用炮火整整轰炸了小半天,我军有4名战士,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到了黄昏时刻,就只剩下7名战士,而且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郑起鼓励大家说:就算是和敌人拼刺刀,我们也要守住阵地。 随着敌人的进攻,郑起和战友们几乎到了难以抵抗的地步,大家也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就在这时,郑起的手突然摸到自己心爱的军号,他脑海中闪现一个想法:我就是牺牲,也要让首长和战友们再听一听我的号声! 随后郑起跑到最高点,用尽全身力气,吹起了冲锋号! 让他没想到的,号声响起后,不但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英军竟然开始纷纷撤退。 原来英军以为我们的增援部队赶到了,所以才会匆忙逃跑。 郑起不停地吹,嘴角都吹出了血,一直把阴茎吹到了公路上。 就在这时,主力部队终于赶到,最终我军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郑起功不可没,立特等功! 向智勇双全的志愿军战士致敬,他们绝处逢生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51年,朝鲜战争中,7名志愿军战士不幸被英军精锐部队包围,此时战士们已经弹尽
历史不陌生
2024-07-05 12:54:44
0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