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一小女孩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收到信后吩咐:把她母亲接来北京 1957年夏天,长沙的一所中学里,15岁的小女孩孙燕正面临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初中毕业。孙燕从小就对音乐充满了热爱,她不仅在学校的音乐课上表现出色,还经常在课余时间练习各种乐器。她的音乐老师李老师对她更是赞赏有加,经常鼓励她继续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孙燕却有些茫然。她不太清楚报考音乐类学校的具体流程,也不知道该如何准备相关的考试。李老师虽然尽力提供帮助,但资源有限,很多问题仍然得不到解答。 写信给毛主席 一天晚上,孙燕在家中翻阅着学校发的报考手册,忽然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她决定写信给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请教报考音乐学校的问题。在她心里,毛主席是无所不知的伟大领袖,他一定能给自己指点迷津。 说干就干,孙燕拿出纸笔,用自己最认真的态度写下了这封信。她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音乐爱好和报考困惑,还表达了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写完后,她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第二天一早便跑到邮局寄了出去。孙燕心里明白,这封信寄出去后很可能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但她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得到毛主席的回应。毕竟,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令孙燕万万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不仅收到了她的信,还在百忙之中亲自做出了回应。几天后,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接到了毛主席的指示:“你们算算日子,派人去长沙一趟,把她母亲接来北京。”毛主席认为,只有亲自了解孙燕的家庭情况,才能更好地帮助她实现梦想。组织上迅速行动起来,派出专人前往长沙。与此同时,孙燕继续在学校忙碌着,完全不知道这一切的安排。 几天后,组织上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孙燕的家中。见到这些从北京来的客人,孙燕的母亲陈玉英感到既惊讶又激动。当她得知毛主席亲自指示要接她去北京时,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陈玉英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对孙燕说:“你要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也不要怕,毛主席都记挂着我们呢!” 陈玉英原是湖南长沙人,早年为了生活,在外做了十多年的保姆。1926年,她来到了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中。当时的杨开慧热情地迎接了她,并亲切地告诉她:“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要把自己当外人。”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陈玉英,她从未遇到过如此尊重和关怀她的雇主。 陈玉英在毛家主要负责照顾家庭琐事,尤其是在杨开慧忙于革命工作时,她一肩挑起了照顾孩子们的重任。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都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杨开慧常常对她表达感激之情,称赞她的辛劳和付出。 陈玉英和组织上的工作人员一路辗转,终于抵达了北京。到了北京后,陈玉英被安排在一处简朴但整洁的住处暂住,等待与毛主席的会面。几天后,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亲自接见了陈玉英。这一天,阳光明媚,陈玉英被带到中南海的一处会客厅。毛主席早已在此等候,他见到陈玉英,满怀笑容地上前迎接。两人一见面,毛主席便握着陈玉英的手,感慨地说道:“都三十年了,你还是老样子啊,身体很健朗嘛!” 陈玉英虽然早已做好了见面的准备,但真正面对毛主席时,依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含着泪微笑点头,心中百感交集。毛主席则十分亲切地与她交谈,详细询问了她和孙燕的生活情况。 在交谈中,陈玉英提到了孙燕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报考学校的困惑。毛主席听后,深感触动,他鼓励陈玉英:“你们的家庭为革命付出了很多,孙燕能有今天的机会,是她自己的努力和你们的支持。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随后,毛主席立即指示相关部门给予孙燕必要的支持,确保她能顺利报考自己心仪的音乐学校。会面结束后,毛主席还特意邀请陈玉英共进午餐,两人回忆起了许多往事。陈玉英感慨万千,感谢毛主席一直以来对她们母女的关心和照顾。 这次会面不仅解决了孙燕的报考问题,更让陈玉英感受到了毛主席对老友及其家庭的深厚情谊。她回到住处后,第一时间给孙燕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北京的见闻和与毛主席见面的情景。 通过这次特别的信件往来和亲切的会面,毛主席不仅帮助了一位有音乐梦想的小女孩解决了实际困难,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位领袖的仁爱之心和对老友深情厚谊。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在孙燕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感恩和奋斗的种子,激励她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57年一小女孩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收到信后吩咐:把她母亲接来北京 1957年夏天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01 12:05:07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