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中队加入开国大典阅兵式。   早在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6-30 15:32:30

飞行中队加入开国大典阅兵式。   早在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唐永健、刘仁、肖明、肖松等人担任。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没有马上拍板。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套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蘸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第一个由9架野马式P—51型美制战斗机组成的飞行中队,这是解放军第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飞行队。成立这个飞行中队,主要是为保卫政协会议、保卫北平安全和准备去解放台湾用的。随着国庆在即,周恩来就想,如果能让这个中队参加检阅,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与朱德、聂荣臻等驱车前往机场(西苑机场)。他们下车后,仔细看了看每架飞机,然后问飞行员:“你们的飞机能不能接受检阅?”“能!”众人答道。“现在就飞给我们看看。”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坐下来。不一会儿,9架“野马”发出隆隆的巨响,沿着东西跑道的上空编队飞了一圈,然后从容落地。刚从天上下来的飞行员们把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围在中间。“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周恩来问道。 “我们蚊式机也可以参加。”人群中一位飞行员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着跑道上停放的两架蚊式飞机。这两架飞机,一架是起义过来的,另一架是由南苑航空修理厂的机务人员刚刚修好的。“C—46运输机也可以,有3架呢。”“L—5通讯机也可飞,飞机编队没问题。”飞行员你一言,我一语,恐怕落在别人的后面。 1949年9月23日,由17架飞机组成的机群编队,在天安门上空,做检阅航线实验飞行。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非常适合飞行。飞行员们起了一个大早,纷纷赶到机场做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十几架飞机腾空而起,直穿云霄,飞经天安门上空,一切都非常顺利。这一天,正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期间。代表们正热烈地讨论建国大计,忽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隆隆声。“好像是飞机。”有人轻声地说了一句。有些代表坐不住啦,还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侧身向外看去。飞机的引擎声越来越大,会议室的房梁被震得嗡嗡响。   正当大家忐忑不安之时,周恩来满脸春风地走了进来,挥了挥手说:“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外面正在飞的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是保卫政协会议和北平的安全的。这些飞机还将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接受检阅。”代表们一听,心情立刻放松,激动地鼓掌。10月1日,开国大典开幕那一天,天还没亮,飞行员们就来到南苑机场,整队集合。另外两架担负一等战斗值班的飞机停放在起飞线上,严密警戒着蒋介石的飞机可能的破坏和骚扰。  17架银色的、绿色的、灰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旁。所有的飞机都油饰一新,机头是红色的,机身和机翼上一律饰以金黄色的红星,机尾是红白相同的条纹。在此之前,苏联顾问派人把这里的飞机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下午4点整,开国大典检阅开始。 随着3颗信号弹冲向天空,停在跑道上的17架飞机咆哮而起,缓缓升空,直飞天安门方向。4点35分,天安门城楼附近响起飞机的隆隆声,这声音划破了广场的沉默和宁静。广场上的人群突然欢呼起来,大声喊道:“是我们的飞机!”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也兴奋地举起了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挥动着,好似在向飞机示意。飞机组成“品”字形,依次通过天安门。

0 阅读:54
自由的百灵鸟

自由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