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陵为何首创“哑巴院”?

霸名评过去 2024-06-21 12:37:48
昭陵之前的除长陵之外的献陵到康陵六陵,封土都是“冢半填”形式。 ​ ​万历九年(1581年),神宗看到工部奏折中"永陵宝城黄土自嘉靖十八年以来,至今四十二年,不为不久,乃十分尚亏其八"时批示:"皇祖宝城培土如何四十余年尚未完工?朕前恭谒陵寝,见昭陵宝城亦欠高厚,着一体加培,俱不许苟且了事。 皇帝下了圣旨,臣下只有照办, 这件事对永陵比较容易, 因为永陵宝城的设计就是满填黄土的形式,只需加满便是。 昭陵的情况则有不同,昭陵在宝城之内、明楼之后还修有登城的转向路,如果城内填满黄土,则登城之路将被掩埋,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为了在满填黄土的同时保存登城的路,修陵工匠便在明楼之后、墓家之前加修了一道挡土墙。挡土墙与两侧的宝城连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状似月牙的瓮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月牙城”,月牙城内比较闭塞,无人来往,又称“哑巴院”。 ​哑巴院虽是无意中的创造, 但这种形式比之以前的 "冢半填"模式,更显生动雄壮。因此明后期陵寝,大都采取了这种设计。

0 阅读:5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