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9日,梅贻琦与蒋中正在台北
揭秘过去吧
2024-06-19 21:00:54
1948年,清华校长梅贻琦不顾众人阻拦,执意南渡。6年后,他的儿子却一心返回大陆,临行前梅贻琦握着儿子的手说:“你回去也许会有一番作为,但这就是我们父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1931年,留洋归来的梅贻琦替代罗家伦成为清华的新任校长,当时清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校长不如狗。
正是因为学风彪悍,校长之位才这么动荡,但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梅贻琦当17年的清华校长,可见学生们对他的爱戴和崇敬。
甚至还有人说:梅贻琦在什么地方,清华就在什么地方。
而他之所以能收获如此称赞,全是因为他对于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
在他执教期间,清华师生享有极高的尊重和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张扬个性,各抒己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后来受战火波及,清华北大等高校不得不向西南迁移,梅贻琦就这样带着全校师生在云南创建了西南联大。
虽然西南联大是梅贻琦创建的,但是他却从没想过为任何人搞特殊化。当时云南省长龙云的女儿报考了西南联大,却因为差了几分而被梅贻琦拒之门外。
龙云勃然大怒,大骂梅贻琦不讲情面,结果后来龙云知道梅贻琦的女儿也是因为差了几分而没被录取,他的火气顿时就消散了。
1948年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为了保护清华,梅贻琦选择出国。
他并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为了那笔赔款,若他不走,那笔赔款绝对不会给清华,他为了清华能够拿到这笔赔款,离开故乡,每日忍受思乡之痛。
当时的梅贻琦在拿到这笔巨款时遭到了多少人的眼红,受到了许多人的猜忌。
梅贻琦一心惦念清华,于是在海外购买了很多当时最前沿的科学杂志和各种文献寄回国内,但是因为特殊的时代原因,这些资料最终成为了无人关心的废纸。
来到台湾后,梅贻琦新建了一所清华大学,并将那笔巨款都投入到了学校建设中,一分都没有私人挪用。
观望几年后,梅贻琦选择了去往海峡对岸,而梅贻琦的儿子却一心返回大陆,对此,梅贻琦一早就知道。
临行之前,他告诉儿子,以他的才干,一定可以有一番大作为,但这就是我们父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在梅贻琦去世之后,他只留下了不到100块的遗产与一件破旧的棉袄,连棺材都是朋友出资众筹。
家人在收拾他的旧物的时候,发现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在看清笔记本上的内容后,众人的眼眶都不禁湿润了!
梅贻琦记录了每一笔钱的去向,每一笔,不论大小,都用在了学校建设上,自己一分都没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