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一直以记载连续、文物丰富而著称,但实际上存在1500年的“历史空白期”。光绪年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药材店购买的“龙骨”上发现了殷商时期的文字,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殷商历史的空白,也使他成为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的第一人。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起始时间,一直存在争议。胡适等学者受西方科学主义思想影响,曾质疑中国历史的长度,认为只有东周以后的历史才可信。而西方学者更是将中国历史缩短到3000年,甚至提出“中国文明西来说”,否定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为了反驳这些质疑,中国考古工作者付出了巨大努力。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不仅证明了殷商时代的存在,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反驳疑古论调的强有力证据。同时,考古发现还揭示了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填补了中国历史的空白。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历史探源工程,出台了《夏商周年表》,为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框架。这些努力不仅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其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