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一高考生,渴望用高考0分成名。于是,她选择违规答卷,痛批高考制度

历史不陌生 2024-06-05 16:12:35

2006年,河南一高考生,渴望用高考0分成名。于是,她选择违规答卷,痛批高考制度,最终得偿所愿。17年后,她过得怎么样了? 这位高考生名叫蒋多多,在家里排行老二,虽然家里有三个孩子又是在农村,可蒋多多的父母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拼命供养三个孩子读书。 目睹父母辛苦的蒋多多从小就乖巧懂事,读书后非常的努力,在小学和初中时经常拿到奖状。 后来姐姐考上了大学,蒋多多更有目标和动力了,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努力也很欣慰,虽然辛苦却觉得一切都值得。 初中毕业后,蒋多多顺利考上了高中,然而,到了高中后的蒋多多却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到了高二,随着数学难度的增加,蒋多多觉得学习越发的吃力,尤其是题海战术,让她厌烦自己,甚至有了厌学的心理。 为了排解内心的压抑,蒋多多开始尝试写小说,当她将自己的作品拿给姐姐看时,姐姐夸赞她说写的不错,还提议她给杂志社投稿。 蒋多多瞬间就有了动力,很快她就整理好自己的作品并邮寄给了杂志社,让她意外的是,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竟然真的被杂志社选中并发表。 当拿到样刊时,蒋多多整个人都是兴奋的,同学们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还纷纷夸赞她是才女,那一瞬间,蒋多多突然对未来有了信心。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蒋多多开始疯狂的写小说,上课时她构思思路,下课和晚自习就开始动笔,有时候一天可以写万字。 这样的行为也导致她的的成绩急剧下滑,老师知道原因后找她谈话,告诉她:要想成为作家,就先努力学习,之后再丰富自己的阅历,写作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但已经深陷其中的蒋多多却听不进老师的劝导,甚至觉得老师过于古板。 老师见劝说无效又叫来了她的父母,但母亲的眼泪依然没有让蒋多多回头。 转眼间到了高三,就在其她同学冲刺时,蒋多多依然沉迷于写小说中,她希望自己能用行动证明:即便考不上大学,依然可以成才。 转眼到了高考的日子,蒋多多和万千学子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然而,就在所有同学闷头答题时,蒋多多却有了大胆的行动。 蒋多多希望自己“一战成名”,于是她不但违规使用双色笔,还洋洋洒洒写了8000字来痛批高考制度。 高考成绩下来后,蒋多多的文综最终得的是“0”分,父母知道后难过到落泪,可蒋多多自己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蒋多多的事情传播开后,有很多媒体来到其家中对她进行采访,蒋多多在短期内备受关注,可没过多久,她的家门口就恢复了曾经的宁静,再也没有人关注她了。 原本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她能够复读,可倔强的蒋多多却拒绝了,她选择外出打工。 不过因为没有学历,她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灰溜溜的回家,她又开始拿起笔开始写,但那些作品投出去后都石沉大海。 蒋多多终究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同学们都去读大学并在城市立足后,没有文凭和能力的她,最终留在了小乡村,开始重复父辈的生活。 这就是任性和自以为是的代价……

0 阅读:22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