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贼难防!美苏冷战那会儿,美国人偷偷在苏联海底电缆装了窃听器,结果没多久就被拆了。美国人心里发虚,就装作啥也不知道。结果四年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是自家情报分析师为了3.5万美元,把这事给卖了!
真实信源:新观察国际2021-02-02美监听设备刚安置就被发现,高层怎么也想不明白,4年后真相揭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全球范围内的冷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备竞赛中你追我赶,暗中较量从未停止。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下定决心实施一项重磅密计,企图窃取苏联军事领域的最高机密。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在一次绝密会议上,向美国海军和国家安全局的高级将领们下达了指令,要对苏联在太平洋远东地区的海底通信电缆实施秘密监听,获取第一手的军事情报。
会议厅内一片肃穆,与会者无不被这项任务的艰巨性所震撼。
他们当即就意识到,要在苏联的眼皮底下躲过无孔不入的雷达监视,悄无声息地布设窃听装置并躲过巡逻舰队的搜捕,无异是对现有特种作战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战。
"常春藤钟声"行动就此拉开序幕。经过长达数月的精心部署,美国最终派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大比目鱼"号核动力潜艇,潜入鄂霍次克海。
艇长指挥官詹姆斯·布拉德利领衔的海军特种作战小队,机智地利用海底地形掩护,在极其狭小的作业空间内将窃听器安装到了苏联的电缆线路上。
十余天后,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自太平洋深处传来,"常春藤钟声"行动的首战告捷!美国人成功刺破了苏联军事联络的神经中枢,随时能够掌握他们在远东地区的一举一动。
但这场情报大丰收并没有就此结束。三年后的1975年,美国方面又派出了新型号的"旋风"级特种潜艇,分别前往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试图在这两处重要海域对苏联展开新一轮的电缆窃听。
1981年,一份绝密军事情报被递到了美国国防部长卡斯帕·范伯伍夫的案头。情报显示,苏联方面正在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两个重镇,开展一项神秘的海底工程。
范伯伍夫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与几年前美国在那里安插的窃听器有关。他当机立断,下令海军特种作战部门启动代号为"旋花计划"的秘密行动,尽快确认情况。
接到上级指令的海军情报官员罗伯特·詹金斯,迅速着手部署。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这次行动分两路展开:一路由"黄鲈"号潜艇前往巴伦支海,另一路则由"海狼"号赴鄂霍次克海。
8月16日凌晨,两艘潜艇无声无息地穿越白令海峡,朝目标海域潜去。过程一切顺利,直至"海狼"号进入鄂霍次克海时,却遭遇了突发状况。
当时,潜艇艇长理查德·马斯滕正指挥船员们小心翼翼地接近电缆线路。
就在这个万分紧张的时刻,操控系统突然失灵,整艘潜艇开始疯狂下沉。几分钟后,巨大的冲击力将所有人砸得昏头转向,"海狼"号已经重重撞上了海底!
危机关头,全体船员同心协力,终于使潜艇恢复平稳。但那一下恐怖的坠落,已经扰动了附近的海底环境,引起了苏联雷达的注意。果不其然,很快苏联的海上力量就开始向这一带集结。
"旋花计划"的首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海狼"号被迫草草安装完窃听器就离开了现场,而"黄鲈"号则干脆直接放弃了计划,只得空手而回。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做罗纳德·佩尔顿的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说起。1979年,佩尔顿在一次年度考核中失手,从此遭到领导的疏远和打击报复。内心愤懑的他,开始酝酿着向苏联泄密的想法。
通过自己曾在解密部门工作时获知的线索,佩尔顿推测出美国人很可能在鄂霍次克海地区对苏联的通信电缆进行了监听。于是,他主动接近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克格勃人员,出卖了这一重要情报。
佩尔顿的出卖,让苏联方面对美国部署在远东地区的一切行动打起了高度警惕。
因此当"海狼"号遭遇事故时,他们的反应果然异常迅速。短短几小时,大量苏联舰船和潜艇就赶到了现场实施封锁,似乎早已对美国的阴谋了如指掌。
最终,苏联海军成功地将"海狼"号布设的两台窃听器打捞出水,这两部装置的铭牌上赫然印有"美国政府财产"的字样,直接暴露了它们的来历。
在随后的审讯中,佩尔顿如实交代了他向克格勃泄密的全过程。
他辩解说,自己只是想为国家安全局指出一些工作上的缺陷,却不曾想到会酿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不过,事已至此,法官还是毫不留情地判处了他终身监禁。
佩尔顿为了报复和35000美元的小小报酬,无情地出卖了整个"旋花计划",让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窃听活动付诸东流,让多年的艰辛努力付诸东流。这无疑是美国在冷战情报战中遭受的一次重创。
一名内奸的叛变,却使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看来,任何再高端的情报行动,都掌握在人的因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