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 文物亮相内蒙古看文化交流和#文明# 交汇
从5月18日到9月15日,内蒙古将举办《问蜀—东周时期的蜀文化展》,展览以“问蜀”为题,用设问的方式叙述了不断发展的蜀文化经互鉴而成长,由独特而日渐丰盈逐渐融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进程。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221件,包括青铜器、陶器、漆器、木牍等,珍贵文物共112件,其中一级文物40件。消息震撼传来,内蒙古沸腾了,我们既为国宝文物走进草原而内心澎湃,更对“沉浸式体验”三星堆文化充满期待。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从1929年露出冰山一角,到1986年发现祭祀坑,再到各种精美文物出土,在三星堆遗址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找出了距今约3000至5000年的古蜀国文明。内蒙古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文物遗存独具特色。与其它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我们进一步探寻蒙元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开辟了独特视角和有效路径。
每一件国宝,都是古代生活的一个片段。当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台中、地库里,你或许想象不到它在千年前曾见证了刀光剑影、纷繁世事。历史无言,只不过它等待我们发掘文物背后的那些故事。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古迹灿若星辰,史前建筑遗存、部落遗址、辽代壁画、契丹墓葬、元上都等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被珍爱,且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须要求。北疆文化涵盖了内蒙古地区的所有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在中国历史长河形成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大力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同时,要加大文创产品的创新,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而不是“正襟危坐”“高居庙堂”,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魂,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我们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我们今天还能拥有、感受到多少优秀文化。寻找古今的交汇处、共鸣点,只是认识历史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得从传世文物、考古发现、文字材料中发现历史的更多丰富多彩。流传至今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突破了空间的距离与时间的阻隔,印证着中华文明的无限精彩。唯有真正展示好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生动的故事,方能寻找文化之根、自信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