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的低空经济,是不是以前通航的旧瓶装新酒?】
今天参加了泰伯智库组织的低空经济与eVTOL专项论坛(WGDC2024 第十三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分论坛),重要议题之一就是上面这个问题。答案肯定是“非常不同”。
综合一下专家观点,不分先后:
1、空域政策不同。2010-2023年,空域开放“口惠而实不至”较多,但随着去年国家自上而下决策发展低空经济,空域问题已经“火速解决”。现在低空空域管理已经全面有法可依,县级政府就能划定。
2、产业定位不同。传统通航主要定位于完成航空作业需求,而低空经济着眼于为【所有】人员和物资流动插上翅膀,从二维变成三维,特别是以前没有涉及的城市和中短途空中交通,为整个经济体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技术路线不同。传统通航着眼于有人驾驶、燃油动力;低空经济将以无人驾驶化、智能化、电动化为特点。无人驾驶电动航空器与电动车高度技术同源,80%供应链可以通用。电动车实力雄厚的国家,天生具备研发、应用新型飞行器的优势。
4、拉动产业不同。低空经济除了需要航空技术,还深度融合新能源、5G/6G通信、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它们恰好是国家最重视最急需的技术。低空经济既是这些伙伴的巨大市场也是强劲迭代动力。
5、全球竞争格局不同。传统通航,无论规模还是水平,我国在研制、应用和监管等方面都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而新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我国各方面都属于全球第一梯队(德勤咨询结论:美国唯一等量对手)。发展传统通航,产业链绝大多数价值仍然属于西方国家;发展低空经济,我国能够全产业链出力、全产业链获益、全球竞争。
综上,低空经济不是通航旧瓶装新酒,是充满机遇的新领域。
“低空经济是20%的通航+80%的无人机产业”。有嘉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