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派出最强部队
这雾龙山就是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和北京市密云区东部的“雾灵山”,属于燕山支脉,从此向西南140公里,就是古都北平城,那里不仅是日寇华北方面军指挥中枢所在,也是华北伪政权驻地;若一路北上,仅80公里就可以到达热河省会承德。
为了尽快控制这一要地,八路军总部把任务交给了距离最近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让他们选派精兵强将前往山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委聂荣臻一番权衡之后,决定从战力最强的杨成武一分区抽调部队。因为当初第115师调走时,仅给聂荣臻留下3000人马,其中整建制战斗部队仅有师属独立团和骑兵营,而1分区就是由独立团发展而来,而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来自该分区。
李大钊曾派人在此打开局面
部队从1分区抽调,那么带队的自然就非分区司令杨成武或政委邓华莫属了,由于杨成武难以抽身,原第115师独立团政委、1分区政委邓华就亲自率领部队出发了。尽管此时分区刚刚占领涞源、易县等地,兵力也捉襟见肘,承担的军事压力也非常大。
但1分区还是咬牙抽调出精锐的第3大队及部分经验丰富的政工人员,组成晋察冀军区第6支队,称为“邓华支队”,一路从涞源出发,出紫荆关沿长城东北方向行进,最终到达了北平西部门头沟一带。这里群众基础很好,因为早在1920年夏,我党创立者李大钊就派人深入当地矿区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发动群众。
12名老红军拉起游击支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当地地下党组织当地群众用国民党军丢弃的武器成立自卫武装,八路军总部也派来12名老红军加强军事训练,最终组建了“平西抗日游击支队”,并选定门头沟西部深山区的斋堂作为驻地。这里位于北平向西前往山西、内蒙古的必经之路,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是十分理想的游击场所。
3月初,第6支队在西斋堂村设立司令部;下旬,又在东斋堂村成立当地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宛平县人民政府。随后,部队迅速解决了当地2500余人的平兆斌反动民团,开辟了良乡、房山、涿县、涞水、昌平等小块根据地,不久建立了抗日政权,还组织了自卫队武装,统一由平西地方工作委员会领导。
到1940年秋,平西根据地面积扩大了一倍,拥有1100个大小村庄、30多万人口、1.2万多兵力。这里不仅成为八路军向热河、察哈尔前进的阵地,更成为北平、天津中共地下党组织与边区联系的“红色走廊”,大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都从此奔赴延安,各地群众支持延安的物资也有有近三分之一是从这里安全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