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负责人拒绝说:“你年龄太大了,不符合报名要求!”然而,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就成功被录取..... 这位母亲名叫周咏南,出身于殷实的家庭,幼年入私塾,得到了识文练武的机会,1919年,她嫁给了一户殷实家庭,不幸的是,儿子九个月时,丈夫早逝。 坚强的周咏南一边抚养儿子一边创办了女子私塾学校,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女教员,抗战爆发后,因目睹无数难民背景离乡,于是决定弃笔从戎。 1938年冬,周咏南带着儿子一起报考黄埔军校,负责人却说:“你已经39岁,超过了报考年龄!” 周咏南含泪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本是一名教员,理应以身作则,今送子参军,你怎么忍心拒绝我!” 负责人听后,被周咏南的精神所感动,随即破例录取了周咏南母子。不久后,周咏南“母子从军,共赴国难”的消息就被世人所知晓,他们的事迹更是鼓舞了无数国人。 在军校期间,母子儿子刻苦训练,成绩都非常优秀。毕业后,周咏南原本得到负责文职工作,但她不愿意躲在后方,强烈要求去前线,上战场。 同时,机智的周咏南还提议:“把随军家属组成女兵连队,这样既可以解决兵源问题还可以减轻部队的负担!” 周咏南的提议得到了部队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很快一个特殊的“女兵连”就成立了,具备领导能力的周咏南被任命为上尉连长。 1943年冬,在常德会战中,43岁的周咏南写信鼓励儿子:“如今战事一触即发,我们母子二人当以身许国,不必挂念彼此的安危,如果母亲马革裹尸,志所愿也!” 战斗打响后,身为连长的周咏南带领女兵连驻守在津市,很快她们的驻地成为了日军攻打的焦点。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周咏南带着女兵们顽强抵抗,眼看弹尽粮绝,她们依然没有放弃而是和敌人开展了残酷的白刃战。 因自幼习武,周咏南身先士卒,接连砍杀了几名日军,让敌人看到了中国女兵英勇无畏的一面。 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周咏南的腿部不幸受了重伤,可她忍着剧痛,依然坚持指挥战斗,眼看她因失血过多而晕倒,战友们迅速将她抢救出烽火硝烟的阵地。 后经过救治,周咏南的伤得以康复...... 抗战胜利后,完成报国志愿的周咏南没有贪恋军衔和官职,而是选择了退伍并再次成为了一名教员,余生的周咏南,一直在教育行业默默耕耘。 1966年10月28日,周咏南病逝,临终前,她写下了:“不会当年报国仇!”表达了自己当年弃笔从戎的不悔之情。 周咏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女英雄,她的精神和携子共赴国难的决心,值得后人铭记和佩服.....
1938年,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负责人拒绝说:“你年龄太大了,不符合报
历史不陌生
2024-05-12 09:45:23
3
阅读:2269
有思无A谦有益
不悔当年报国仇[玫瑰][玫瑰][玫瑰]
温故知新
致敬真正的英雄!
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辈军人楷模
GHR贺灵
中华抗战英雄,万古流芳!
用户15xxx53
可敬的民族英雄,历史长河靓丽的风景
用户15xxx73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下山虎 回复 05-30 12:23
布雷先生千古
夏夏
错别字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