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自己根本没有爱过于凤至,若不是父亲逼他,他根本不会娶她。很多人因此质疑张学良是渣男,竟对一个为自己生下3儿1女,且为自己守半生活寡的女人如此“无情无义”。 真实情况却并不是世人以为的那般。首先,张学良晚年说这番“不爱”的话时,第二任妻子赵四小姐就站在旁边。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为顾及赵四小姐感受,是可能说出违心的话的。毕竟,这个女人曾陪自己坐了半个世纪的牢。 也就是说,张学良若在采访者问到于凤至时,敢吐露半分对她的旧情难忘,他就等于是在伤害赵四。老年时身边已经只剩下赵四小姐的张学良,不敢也不能伤害赵四,就是借他十个胆,他也不会那样做。 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我对你还有感情,可我现在身边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人,所以,我只能对你无情。”张学良当着赵四小姐的面,评价于凤至的这段话,也颇有点这种意味。 其次,从人性层面而言,于凤至虽是他的原配,但他多少对她怀有几分恨意。要知道,一开始陪他坐牢的,正是她于凤至。可仅仅三年,即1938年时,于凤至就因病离开了他,并再未归来过。 于凤至生病是事实,可到了美国后,她的病很快便被治愈,以她和宋美龄的关系,她想要再回来陪伴张学良,问题不大。可她却从未提及,为何?因为,与张学良被囚深山老林的那两年,她实在是度日如年,她没有勇气再回到监牢中去。 所以,于凤至在这之后,虽数次和宋美龄写信,求她做蒋介石的工作放了张学良,却绝口不提回到张学良身边的事了。 这就等于:于凤至是主动地抛弃张学良了。可这也是人之常情,谁愿意陪男人坐牢呢?当然,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16岁就为了和张学良在一起而与父亲、与家族断绝关系的赵四小姐。 相比尚有三个子女的于凤至,赵四小姐也有孩子,可为了回到张学良身边,她毅然将儿子托付给了张学良好友抚养。 到此,若你是张学良,你会不会对赵四心存感激,同时也对于凤至有几分怨意呢?一个为你放弃自由,一个却为了自由放弃你。谁是真爱,显而易见。 赵四小姐当然也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可为了张学良,她被囚的每一天里,都努力表现出快乐,她甚至还努力陪着张学良各种玩儿,他要打球,她陪玩儿;他要跳舞,她做舞伴;他钓鱼,她施展厨艺做最好吃的鱼…… 反过来看于凤至陪张学良幽禁时,她每天这疼那疼,张学良偶来兴致想陪她游山玩水,她走几步就嫌累。后来,因为身体问题,她更是整日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张学良正敏感着,他心里该多不是滋味啊! 两相对比下,张学良这个真正穿鞋的人,瞬间就知道哪双鞋更适合自己了。没错,不是那双先得到且看着端庄大气的皮鞋,恰是这双看起来有点“没名堂”却温暖舒适的布鞋。 赵四小姐的到来,像一抹春光,驱散了张学良心里的阴霾,他能被幽禁半个世纪而未曾自杀,其背后原因,一大半都是因为赵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张学良的钱财等,有部分是在于凤至手中,她后来能在美国华尔街投资,也是靠着这些钱。可赵四小姐却什么也没落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她就算拿到钱,被囚禁着,也没处花。 换句话说,在外人眼里,于凤至是原配,且为张学良带大了3个子女、她还为张学良守寡半生,并为他攒下大把钱财。可在张学良自己眼里,于凤至抛弃了他,还带走了他的部分钱财,并一直在国外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张学良被囚禁期间过得越差,他越会对于凤至心存不满。这是人性的必然:我不好,你却没陪我吃苦,甚至还过得不错,既是夫妻,又怎能心理平衡呢?当真是:夫妻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啊! 对于张学良本人而言,于凤至为自己守活寡听起来不错,也算是没给自己脸上抹黑。可她真的一直在守活寡,而没有陪伴的人吗?张学良既看不到,自然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个问题一旦被打上问号,夫妻之间的嫌隙也就不可避免地生出来了。 而外人眼里的赵四,是无名无分的第三者,是插足别人婚姻的“坏人”。可在张学良眼里,赵四就是一个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要名声的女人,别人看她越不顺眼,张学良越是怜惜她。于凤至要离开时,她义无反顾奔来,这更是“爱”的体现。 外人眼里,赵四小姐在张学良被囚禁的第三年就彻底霸占了他,并在此后成了张学良身边唯一和最后的女人。可在张学良眼里,这个女人是来陪自己吃苦的。他张学良这样的男人,从来只有让女人享福的,怎么到最后却让心爱的女人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来了?越是这样想,他对赵四小姐的怜惜便也越甚。 大概也是因此,张学良64岁时,终究以信教名义,坚持与于凤至解除婚姻,而毅然迎娶53岁的赵四。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若真的穿上张学良的鞋,站在他的位置看于凤至和赵四,可不就会觉得赵四是真爱自己的,是拯救自己于水火的贵人,而于凤至则并不真的爱自己,且还在自己身陷水深火热时,抛弃了自己…… 如此,张学良怎会还能对于凤至说得出“爱”字呢?
张学良晚年坦言:自己根本没有爱过于凤至,若不是父亲逼他,他根本不会娶她。很多人因
李满谈过去
2024-05-11 09:46:56
1
阅读: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