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军第八航空队的白昼战略轰炸对德国军工产业和民心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尽

实人老实 2024-05-09 08:03:01

二战期间,美军第八航空队的白昼战略轰炸对德国军工产业和民心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尽管在42-43年盟军缺乏可以全程护航的战机(P38和P47只能挂副油箱陪着走一段,P51还没量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皮糙肉厚的大家伙好对付:它们不但有10-12挺12.7mm机枪,还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战斗盒子”编队(图1)一般一个第8航空队的战斗盒子编队由27架B17/B24组成,一个联队则是54架。当数百架B17/B24排成战斗盒子队形浩浩荡荡飞向德国时,这种紧密且能互相掩护的刺猬阵使得任何一架德军战斗机发起突击时都要面对来自各个方向大量机枪的射击。这类自卫火力在从传统的左右侧半球进攻时尤其猛烈;而当侥幸突破阵型后在轰炸机群内部上下翻飞的德军战机则更凶险,能不能活着冲出来全看运气。以至于虽然德军战斗机部队可以给缺乏护航的轰炸机群造成沉重打击(比如不莱梅,鲁尔区,以及后来的施韦因富特,柏林)但还是无法完成拦截任务,而且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特别是从东线调回来的王牌飞行员们),士气大受影响。

为了打破轰炸机的盒子编队,德国人开始了一系列技战术革新。除了根据B17/B24机首火力薄弱的特点研究出了迎头攻击战术,以及根据老牌战斗机飞行员的建议(比如考纳茨基)研发出突击大队战术外,还盯上了陆军的多管火箭炮。陆军马鹿(不是[二哈])大量装备的42型奈比尔威费火箭炮所用的火箭弹长1.25米,重110千克,口径210毫米,搭载10千克高爆战斗部,采用无尾翼自旋式弹体(火箭弹尾部开有22个与轴线16度夹角的排气孔)初速320米/秒,射程可达7850米,已经在东线广泛使用(图2)。于是其远射程大威力的特点很快被空军看中。

被搬上飞机的42型火箭弹空军代号为BR21,弹头重量也被增加到40千克,采用机械时间引信,杀伤半径30米,相应射程也缩短到1200米,不过已经足够让德军拦截机在美军轰炸机的机枪射程外开火了。德国人的如意算盘是派出专门搭载火箭弹的战斗机在轰炸机群自卫机枪射程外进行火箭弹齐射,打乱美军轰炸机群的盒子队形;当队形被打乱打散后时其他战斗机部队(特别是那些挂载30mmMK108航炮的ME109和FW190)就可以趁势杀入,围剿落单的轰炸机了。

1943年4月部署西线的JG1和JG11首批装备了这套系统,随后JG26陆续装备;夏天开始,ZG26和ZG76联队的ME110和ME210/410也开始陆续装备。据说这套系统的首次使用发生在1943年5月。但真正的巅峰之战是10月份的第二次施韦因富特-雷根斯堡空袭:BR21火箭弹的出色表现为德军能击落60架、重创146架美军重轰贡献不小,此战至少有2架B17被BR21直接命中打爆(电影剧空战英豪里就有德军发射BR21火箭弹打击美军轰炸机群的镜头[doge])图17中爆炸的烟团据说就是BR21火箭弹导致的。

尽管BR21火箭弹杀伤威力大,为德国人在帝国防空战初期提高打击轰炸机效率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算上火箭弹,整套系统重112kg,以至于单发战斗机只能挂两枚,只有ME110和ME210/410才能挂4-6枚(图3-16);继承了陆基火箭弹特点的BR21初速较低,弹道较为弯曲,以至于发射管需要向上倾斜15度,以赋予其初始弹道;发射时后坐力太大,影响战机速度和稳定性;火箭弹尾迹非常明显(图18),非常容易被美军发现和预警。以至于JG3,JG300和ZG1在测试后都放弃了这种武器。

然而野马的量产和随之而来的盟军战术改变最终让德国人的努力化为乌有:全程护航➕主动出击扫荡机场使得大量德军战机被击毁。挂载火箭弹的那些笨重的战机也就成了野马们的活靶子。尽管BR21火箭弹系统是可抛弃型系统,但战机性能和整体资源上的全面落后还是导致德军的失败。BR21系统也就和被打垮的德国空军螺旋桨战斗机部队一到逐渐消亡了。

当然德国人并没有放弃顽抗:他们沿着技术改良的路线搞出了ME 262和R4M飓风式火箭弹-可能是二战期间拦截四发重型轰炸机群的最佳组合。然而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空战英豪里面完全没有ME262拦截轰炸机群的戏份,实在是差评[二哈])

0 阅读:44
实人老实

实人老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