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探社#【哪种人酒量最好?酒桌上看这一点就能知道】同样是喝酒,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却一杯就倒? 肯定有人觉得“一定是没练到位!多喝一喝,自然就把酒量练出来了。” 酒量,真的可以越练越好吗? 先上结论:酒量,是练不出来的! 先别急着反驳,我们先了解一下酒量到底跟啥有关。 酒精(就是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会经历三个代谢过程: - 第一步,乙醇被代谢成乙醛,靠乙醇脱氢酶(ADH)来发挥作用; - 第二步,乙醛被代谢成乙酸;靠乙醛脱氢酶(ALDH)来发挥作用; - 第三步,乙酸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泄掉。 所以,酒量好,其实指的是酒精代谢得“又快又多”。 影响酒精在你身体里代谢的,主要是前两步,也就是取决于两个“解酒酶”的活性,而解酒酶的活性又主要跟基因有关。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能够推导出结论了: 人的酒量,跟基因有关,也就是说,从你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到底能不能喝。 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现实却看起来不是这么一回事:身边有不少人最开始都是一杯倒,结果经过不懈努力——不停地喝喝喝,最终看起来“酒量大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简单,不是你变强了,而是你的身体变“麻木”了。 经常喝酒会让你的各个器官和大脑逐渐适应酒精带来的“刺激”和变化,身体对酒精的敏感性降低,耐受度提高。 所以,原来喝酒后的不适感(比如头晕眼花),现在可能已经麻木了。也就会让你有一种“酒量变好”的错觉。 但实际上,上面说的这两种解酒酶,并不会因多喝酒而增多,你的基因一般也不会随着多喝酒而改变。 所以,多喝酒并不能喝出酒量,只会喝出一身的病。 酒桌上的人,劝酒的话术都差不多: - “你一喝酒就脸红,这样的最能喝!来来来干了这杯。” - “我这哪行,你看你喝酒脸白,越喝越精神,你多喝点。” 到底谁的酒量更胜一筹呢? 1. 喝酒脸红: 喝酒脸红是因为第一步的“大师兄”——乙醇脱氢酶将酒精分解得“太快”,后续的“二师弟”——乙醛脱氢酶分解速度跟不上,导致酒精分解后产生的乙醛被大量堆积在体内。 而乙醛这种东西,是有毒的,是如假包换的致癌物。 它一方面会直接刺激人的循环系统,扩张血管,导致脸色通红(一些人更明显,会浑身通红),另一方面还会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带来心跳加快等表现。 大量致癌的乙醛堆积在体内(以肝脏为主),还可能增加患肝癌的几率,也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所以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并不好! 2. 喝酒脸白: 喝酒脸白的人也别高兴得太早,他们体内的 “大师兄”和“二师弟”都一样的“弱鸡”,身体只能启动另一条解酒途径,也就是肝药酶缓慢地分解。 但“替补员工”效率不高,导致大量酒精无法被分解。 酒精只能直接进入血液,身体的外周毛细血管会收缩,血液大量向身体内部核心区域集中,皮肤就会显得苍白,这也正是这些人脸越喝越白的原因。 这类人因为血液酒精浓度容易超标,很容易出现急性酒精中毒,同时要承受大量摄入酒精带来的肝癌风险。 同样,喝酒脸白的人酒量也不好。 小贴士: 想在酒桌上找到真正能喝的人,就去看看谁一喝酒就满头大汗,或者一两杯下肚就开始上厕所。他们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很强! 既然酒量天注定,我们不是喝酒的“天选之子”,又有无法避免的酒局,该如何让自己尽量不喝醉呢? 1. 避免空腹喝酒 吃点东西可以延缓酒精的吸收。高脂肪、高碳水或高蛋白的食物都可以延缓胃排空。 也就是喝酒前,看看桌上有什么能吃的,鸡鸭鱼肉或者米饭、馒头,都先垫点,真的有用。(如果担心能量太高,可以喝点酸奶,或者吃点面包。) 2. 喝酒时喝点水 喝水可以减轻酒精脱水带来的不适。注意,这里说的是水,不是各种饮料。 如果酒和各种含糖和碳酸饮料混着喝,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吸收入血液。酒和咖啡、浓茶混着喝,咖啡因会让人兴奋,容易让人误以为没醉而喝更多。 普普通通的白开水,就很好了。 还要注意,如果身边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一定帮ta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引起窒息。 其实真正防止醉酒的唯一途径,就是不喝酒。 小酌虽怡情,但同样伤身。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确定致癌物),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痴呆、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各种健康问题。而喝醉一次带来的健康损害,可能会持续至少6周。 饮酒没有“安全线”——只要喝了,就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没有“哪种酒更健康”的说法。 所以,能不喝就不喝,哪怕就一滴,也是有害而无益。
#健康真探社#【哪种人酒量最好?酒桌上看这一点就能知道】同样是喝酒,为什么有的人
绍元看健康
2024-05-08 13:48:32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