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得知刚出生3天的女儿患上“婴儿皮下坏疽”后,他兴奋地说:“太好了!”

历史不陌生 2024-05-01 14:22:30

1948年,得知刚出生3天的女儿患上“婴儿皮下坏疽”后,他兴奋地说:“太好了!”随后,他不顾妻子反对,用锋利的手术刀划开了女儿的后背。谁知,他的这个疯狂举动,却救了千万名中国婴儿的命…… 此人名叫张金哲,当时任职于北大附属医院儿科。 在上世纪40年代,一种近乎于绝症的传染病开始在国内疯狂流行。 这种疾病名叫“婴儿皮下坏疽”,不但传染性强,而且死亡率高达100%,被感染的儿童群体大多只有1~2岁。 张金哲所在的医院也有许多儿童不幸感染上了这种疾病,医生们甚至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看着被传染病威胁生命的孩子们,包括张金哲在内的所有医护人员都非常的痛心。 这时有着丰富医学经验的张金哲提出了救治方案,给传染上该疾病的孩子们进行手术治疗。 在这项方案中,张金哲提到:将所有腐烂的组织割掉并将淤血排出,然后再缝合。 不过这个方案却遭到了专家组们的反对,因为没有先例,也没有人知道这个方案是否能够成功,等于说拿一个幼小的生命做实验。 但看着那些随时可能被传染病夺走生命的孩子们,身为医生的张金哲非常的着急。 就在这时张金哲刚出生三天的女儿也不幸受到了传染,妻子无助的痛哭,但张金哲却激动地表示:太好了! 原来当得知女儿患病后,张金哲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女儿成为第一个试验者。 听到他的建议,后妻子强烈的反对,这等于拿女儿的生命做赌注。 但张金哲却说:“如果干等下去,也许女儿只有死路一条,但如果试验成功了,不但我们的女儿有救了,千万名患病婴儿也有救了!” 最终妻子含泪答应,看着泪水涟涟的妻子和刚来到世上三天的女儿,张金哲在心里发誓:手术一定要成功! 当张金哲的手术刀划开女儿的后背那一刻,他内心也紧张到了极点。 手术结束后,张金哲甚至瘫软在椅子上,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留下,没有人知道这个手术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张金哲几乎是日夜不睡,随时观察女儿的状况,直到女儿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他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随后张金哲的方案终于被提上日程,千千万万名被感染的儿童们,终于被成功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然而,当人们歌颂张金哲时,他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身为医生该做的事情!” 正所谓医者仁心,向伟大的儿科医生张金哲致敬,他也是千万名儿童的福音……

0 阅读:566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