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旅居,留给我的只有嘈杂和割裂 🌴想去海岛上过夏天,决定去巴厘岛住两个月。
那有很火的数字游民聚集地,也有印度教风情的度假胜地。想象中,我会像每个精英叙事里的数字游民一样,端着咖啡在社区工作,再去海边冲浪和约会
一周后,我就取消了续签,巴厘岛不适合我
🔹度假胜地的背后写满了割裂感
我在库塔,苍古,乌布都住过,与其说是度假胜地,还不如说是白人精神小伙和博主们在海岛大农村的自嗨,拥挤的小道上聚集着摩托车尾气、散在地上的电线、遍地都是brunch和gym、坐在路边吃着手抓饭还在拉客的当地人,到处都写满了割裂感
🔹在巴厘岛只能当数字难民
苍古和乌布的数字游民,在人均60-100的coworking space喝着咖啡,没有班味儿的敲着键盘,再吃着精致的brunch,工作完再去海边冲浪,蹦迪。
我在上海生活了7年,对这种都市感的精致和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非常厌恶,没想到巴厘岛也没逃过,更没想到,我在巴厘岛只能算是数字难民。而想要便宜点,去各种小巷子里吃印尼本地菜,很容易吃完就便秘或者拉肚子
🔹基建就是打了地基,电线、网络就不管了
巴厘岛的基建都围绕着数字游民社区和白人游客活动区,消费水平和国内一线城市持平,其他居民区大部分在修路盖房,连路灯都没有
海边上白人多到让人怀疑这是印尼还是澳洲,白人游客的嘈杂和热带天气,让我很难在巴厘岛找到松弛感
巴厘岛作为印度教海岛,确实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但参与了安宁节的我,发现我对这些也不怎么感兴趣
饮食一般,基建差,交通堵,游客多,这些都很难推翻巴厘岛这么多年打造的度假圣地的印象,不得不佩服白人的话语权对全世界的影响之大
🔻最后,如果一定要去印尼,真的没必要跟风来巴厘岛,临近的龙目岛,有更宽敞平缓的大马路,水质更好的海滩,没有什么游客的街道,都可以是比巴厘岛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