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和深圳人相互挤爆……
有一位香港大哥在魔都,我们隔一阵子就一起坐着聚聚。某次吃火锅的时候,他告诉我,香港的太古城跌得不成样子了。
他还给我说,太古城是香港最老牌的中产小区,主要是区位好,坐地铁很快就到达中环。
我网上看了下,虽然都是我不喜欢的高楼,但建的确实还不错,是一个比较老的传统中产小区。
这位大哥对我说,说香港中产大量流失,太古城这种风向标都跌了4成.....我问多少钱一平米,他说估计10来万了吧。
嗯,这个价格,已经不如魔都的许多好小区了。
但我就安慰他了,我说没关系的,不是搞了优才计划嘛,我们大陆有钱人多得是,分分钟就把香港房子买空。
这话说了,有半年?果然,香港政府取消了买楼限制,很多搞了优才的,以及大富人们杀过去买房了,引爆点是所谓“撤辣”。
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发表2024/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楼市刺激政策。陈茂波宣布,经审慎考虑当前整体情况后,特区政府决定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谓“辣招”),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啥呢?是来港的人才们。说到2023年底,总计有10万人,拿到了优才之类的常驻。
香港,总占地面积高达1106平方公里。其中,已用土地占24.3%,待开发土地占75.7%(多为郊野公园、水塘),居民楼面积仅仅只占了6.9%。
所以这么多年来,香港房价一直蝉联世界第一的宝座....
所以才有辣招,但这几年,外流人口也不少。
一般的数据说,40万人离开了香港,其中有19万是劳动人口。
我看到个数据说,香港缴纳个调税的人少了大约30万。
我一直说,香港是两个人群,两个世界。
一个人群是大几十万为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服务的,金融外贸商务咨询律所会计师等公司的金领们,一个世界是服务业。
前者的工资年薪数百万不稀奇,后者搵食一个月万把块港币的也多得是。
还是这位大哥早几年还跟我说,以后我孩子上了大学毕业,他给介绍香港的工作。这几次一起喝酒的时候,他有点闷闷的说,香港提供不了那么多高薪岗位了。
有的人走是经济原因,有的人走,是经济外的原因,但总体看,岗位消失,也是真的。
当然,毕竟还是香港,所以对内地的中产富豪,一样有吸引力,只是岗位在哪里,如果彻底变成内地富人后花园,其实地位也不会比海南高到哪里去。
一进一出,人口数量倒也变化不大,能提供的岗位,倒是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大量内地富人去香港买房的时候,也有大量的香港居民来到大陆消费。
就说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港人挤爆了深圳。
数据说,4月1日晚上9时开始的5天假期里,有超过227万人次香港居民出境,入境旅客49.8万人次,当中超过190万港人前往内地,即出境港人中有逾83%北上。
190万人杀进深圳,还得了?
来干嘛的?消费!
这个场景让人觉得今夕何夕,曾经都是大陆人跑到香港消费,现在倒过来了。
为毛呢?因为香港的消费,太贵了。香港大叔吐槽:在香港吃不起,一串鱼蛋要六七十元,餐厅里点一份白灼菜心要128元;同一家饭店的冰粉,在香港买80港元,而在深圳只卖28元。就连沙县小吃到了香港都翻倍。
房租在那摆着,不贵不可能。所以要买空山姆、挤爆盒马...
就连奈雪の茶,也要买买买....当然,现在叫奈雪的茶...
也就是说,深圳还是要比香港便宜的,来也就30地铁票钱,吃点什么都赚回来了。
香港的服务业,恐怕也有点麻烦了,所以看到他们在自救。你看,这不就价格下来了?
阵痛期,这是一个阵痛期。
去香港买房的,觉得香港还能提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来大陆消费的,是两边的价格差?
会抹平的,希望早日取消港澳通行证,明明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要用通行证限制中国人来往呢?
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会喜大普奔。
真是可喜可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