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身世,去留,生死,直接导致了楚人的反秦大起义和秦朝的二世而亡!】秦末人民

儒家羊学 2024-04-05 18:46:18

【扶苏的身世,去留,生死,直接导致了楚人的反秦大起义和秦朝的二世而亡!】

秦末人民的大起义和秦朝的灭亡,实际上要从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被杀说起,正是扶苏之死,成了秦末人民大起义的导火索。这个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把它讲清楚,导致后来的人始终闹不明白,为什么扶苏之死会直接导致秦末人民大起义,特别是导致了楚人的反秦起义。经过现代史家的考证,终于揭示其中的历史真相。

楚国是先秦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可参考楚史大家张正明《从考古资料看屈原在世时的楚国》。《国语·郑语》中记载,周朝的史官(史伯)为周宣王异母弟郑桓公论兴衰:“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芈姓夔、越不足命也。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春秋时,周景王庶长子姬朝举兵逐走周悼王,占据都城洛邑,自立为天子五年,后周悼王在晋国支持下打回周朝,姬朝奔楚,将周朝的重要礼器和典籍全部运到了楚国,托庇于楚国的保护,这就是春秋历史上有名的“王子朝奔楚”事件。以上所讲,都是为了说明楚国的国势是极为强大的。楚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极为强大的,《战国策·楚策》中说:“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荀子·议兵》中曾盛赞“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屈原在《九歌》中说楚军“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说过,楚国在春秋时就已经有取代周朝之势,楚庄王问鼎中原,在周朝首都洛阳搞阅兵仪式,恐吓周朝君臣,周定王使王孙满犒劳楚军,并且说了一大番好话,才把楚庄王劝退回南方。

《国语·楚语》中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楚国是这样的一个大国和强国,又是持续存在了八百多年的一个历史悠久国家,从来只有楚国侵略别国,楚国欺负别国,“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楚人一贯桀骜不驯,“而亟病中国”,所谓“五年不出师,死不能从礼”,楚王只要五年不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死后都是无脸见先人的,不能按照王礼来安葬。

楚国后来被秦国所灭,楚人是极为不服气的,从上到下都对秦人有刻骨仇恨,这正如楚人范增对项梁所说,楚南公留下誓言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在灭亡楚国以后,楚人就开始大量逃亡,这种逃亡其实就是在秦政府的有效管控之外暗中积蓄反秦的力量。项梁、项羽叔侄逃亡到秦朝控制力量弱的江东,就是在做这种工作。楚人黥布逃到长江南岸的鄱阳湖中为盗,也是在做这种工作。楚人韩信带着宝剑到处游荡,也是这种心怀异志的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反秦。陈胜让人假装狐狸叫,发出的预言是:“大楚兴,陈胜王!”在起义仪式上,众人“袒右,称大楚”。陈胜、吴广对大家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的“国”在这里指的是楚国,“死国”就是“为楚国而死”。这两个楚国之人,以殉国的楚国将军项燕的精神为号召,很快攻下楚国故都所在的陈县。陈胜称王,“号为张楚”。所谓“张楚”,就是“张大楚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复立楚国社稷的决心。史载,“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史记·陈涉世家》),“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楚国上下同仇敌忾,无疑是压抑许久的反秦情绪的总爆发。

但是,《史记·陈涉世家》中又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楚人反秦,对秦人恨之入骨,打出抗秦的楚民族英雄项燕的旗号,这理所当然,可为什么要打出秦始皇的长公子扶苏的旗号?这就是让后世读史者迷惑不解的地方。经过现代史家的考证,终于揭示起了其中的历史真相。原来扶苏的身世很不一般,他不仅仅是秦始皇的长公子。据秦汉史家李开元先生考证,秦国王室和楚国王室之间有过二十一代的联姻,双方的关系极为复杂。自战国以来,楚国王室成员往往以外戚的身份在秦国执政,在秦始皇灭楚以前都是这种情况。秦惠文王在《诅楚文》中亦说“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实戮力同心,两邦若一,绊以婚姻,袗以齐盟。曰:‘叶万子孙,毋相为不利’”。秦惠文王就是秦始皇的高祖父,电视剧《芈月传》中的楚国公主芈八子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始皇的祖母华阳太后也是楚国公主。 嫪毐作乱时,帮助秦始皇平定叛乱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也是楚国王室成员,后来担任了秦始皇的丞相,昌平君就楚考烈王之子,而昌平君的母亲又是秦国公主,是秦昭襄王之女,所以昌平君实际上还是秦昭襄王的外孙,从辈分上来说,他又是秦始皇的亲表叔。所以说秦楚王室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史书中没有记载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长公子扶苏的母亲是谁也没有记载。据日本著名史家藤田胜久和秦汉史家李开元考证,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扶苏的生母,极可能也是楚国公主。不仅是秦楚联姻符合当时秦国的外交战略,而且秦始皇在继位的时候,掌握秦国大权的正是他的祖母楚国公主华阳太后和楚国王室成员昌平君和昌文君等人,维持秦楚联姻的局面,也符合当时楚国的国家利益,当然不允许其他别国女子染指秦始皇的后宫之位。

扶苏的身世,去留,生死,直接导致了楚人的反秦大起义和秦朝的二世而亡。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扶苏的母亲,楚国公主,极可能是被秦始皇赐死的。原因就在于,秦始皇的亲表叔和丞相、楚考烈王之子、执掌秦国大权的昌平君后来在楚国旧都陈郢起兵反秦,并与楚将项燕相配合,大败秦军,后又自立为末代楚王。秦始皇因此迁怒于他的皇后楚国公主,将其赐死,长公子扶苏之所以不得立,也是这个原因。秦俗多避讳,所以史书中不加以记载,司马迁写《史记·秦始皇本纪》是根据秦国原来的官方史书写成,秦国旧的史书中抹去了这一段历史,司马迁自然也就只能缺失了。前代史家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早已指出“始皇帝东巡死于沙丘,他大的儿子,名唤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去,做蒙恬军队中的监军了。从前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的事务的,苟其如此,就是表示不拟立他的意思。所以秦始皇的不立扶苏,是预定了的。 《史记》说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宠幸宦者赵高,始皇死后,赵高替胡亥运动李斯,假造诏书,杀掉扶苏、蒙恬而立胡亥,这话是不足信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赐死扶苏的诏书一到,扶苏就自杀了,完全没有拥兵反抗的想法。他知道秦始皇不喜欢他,更不可能被立为太子,因为他是楚国公主所生的儿子,连他的母亲都是被秦始皇赐死的,那么再赐死他也是很正常的。哀莫大于心死啊!

扶苏是楚国公主所生的儿子,楚人强忍亡国之痛,能够接受他为二世皇帝,扶苏始终不得立,又被李斯、赵高等人给杀了,立了个和楚人毫无关系的胡亥做皇帝,秦楚关系已经彻底破裂,楚人愤恨已极,就再也不能容忍了,所以前仆后继的要诛灭暴秦,这就是秦二世而亡的导火索。《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吴广是在楚地发动反秦大起义,这里说的百姓多闻扶苏贤,其实就是楚国的人民拥护扶苏,他是楚国公主的儿子,打着扶苏和抗秦名将项燕的旗号反秦,才能更多的得到楚国人民的支持。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肖翼

肖翼

1
2024-04-06 18:35

回去炼你的丹吧!

儒家羊学

儒家羊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