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造车还是造神?
历经三年,终于上市!
昨晚本想准时在线看小米发布会来着,结果忙忘了,只能刷相关视频找补。
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Pro版本24.59万元,Max版本29.99万元,对标的是保时捷,用雷军的话说,这是超大杯,另外,如要订购特定色系还需另加钱。
这个价格区间可以说是在预料之内。开年之后小米汽车呼之欲出,网友纷纷猜测它到底定价几何,雷军表示“小米SU7整体配置足够丰富,所以成本很高,像网友喊的9万9、14万9甚至19万9我都觉得是在开玩笑,小米SU7定价可能确实会有点贵。”
回应一出,等于给网友推断的价格来了个排除法,定价20万以上是必然。但小米的产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便宜、性价比高,从红米手机到后来雷军要造汽车,很多人的惯性思维是这次雷布斯同样会将低价进行到底。
因此20万以上的价格着实有点出人意料,腰缠万章的李国庆这个月月初在线喊话雷军,表示“希望雷总能讲究点,与时俱进,坚持性价比到底,别谈情绪价值,别谈资产价值,为了5000万的米粉,李国庆称让雷军给小米汽车定价15到20万,别想40万、50万的事情,让蔚来李斌去想。”
庆子喊话雷军坚持性价比,燕大也很赞同,但其他就不敢苟同了,纯粹是胡咧咧,就好比让雷总“别谈情绪价值、别谈资产价值”,那还谈个啥?抛开情绪价值,假如成本就要20万,你让雷总卖15-20万,这不是扯淡么,让你庆子亏本卖书、带货,你怕也不愿意吧?
人人都希望价格便宜,但理智来看,便宜和性价比高是两码事,就好比1000块的羽绒服和60块的军大衣,同样都能保暖而且军大衣还是一水儿的长款,膝盖以下也能护住,你看,军大衣的性价比就远高于羽绒服。
所以哪怕我同样觉得21.59万-29.99万的定价颇为不低,但也明白不能光看价格,还得看配置,同等配置下,如果比其他品牌价格低,那就是性价比高了。
这次小米的发布会应该是同步伴随一波舆论暖场与造势,谁要说没有这些公关手段,我是不太信的,毕竟酒再香也怕巷子深。
价格发布后网上迅速传出几张图片。
贵还是便宜,空口无凭,有对比才有话语权。
要知道,对比法可是雷布斯的拿手好戏啊,那些年小米手机发布会上这种对比场面可太多了。但这种极其明了的“性价比”对比,直指核心,而且管用。
等于直接告诉网友,你不是觉得我21.59-29.99贵吗,你瞅我跟他们的配置差不多甚至更好,但他们的价格却比我更高,所以你看,我这定价一点都不贵。
显然,雷军的这次价格发布会是做了充分准备和预案的,尤其针对两点:一是价格,这点要让受众感受到诚意,二是不能出现像理想被P成奠车而遭遇滑铁卢的类似意外情形。
上面两张图基本把“同等配置,我性价比最高”刻在了脑门子上,在发布会上雷军也强调“......现在很多电动车的定价都很低,但是不看配置谈价格就是耍流氓......”,明明白白。
至于防止出现像理想被抹黑为奠车而遭遇滑铁卢的情形,雷军在发布会上竟然90度鞠躬!表示“吐槽小米SU7还请口下留情,丁点大的问题拿放大镜看,自己压力特别大。”
小米发布之初比亚迪大降价,接着又看到理想的前车之鉴,还有之前发布新车之时网友对小米的一些吐槽,搞得雷布斯都蒙。
但不得不说,雷军的营销手段着实高出其他造车势力多个段位,一场发布会就是一场海陆空闪电战,既做到让消费者觉得小米在价格上有诚意,又预防出现意外事件导致滑铁卢,先鞠躬拜托大家高抬贵手。
从结果上来看,小米是成功的,小米官方消息,发布会后22点开始下定,订单量4分钟破万,7分钟破两万,27分钟后突破5万台。包括5千辆创始版也全部售罄。
今天据说有消费者投诉5000元定金无法退款,小米回应定金7日内无理由退款,超过7日后,车辆配置会自动锁定,消费者也可以提前主动锁定配置。小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但小米回应稳如老狗,感觉更像“自污”式持续造势。
昨天在发布会之后,雷军还表示1分钟就有10万人加心愿单,用户的热情很高。
种种反馈来看,雷军和小米汽车这把是稳了。本来觉得它价格高,竟也翻身做成王炸。
不得不说,相比雷布斯的程序员出身,他更是个营销大师,让刘强东都直呼干不过。
发布会是营销闪电战,小米发布会已收官,接下来就看用户使用反馈。
如果驾驶体验没有出现硬伤,那就彻底稳了,小米汽车的生产线也必然会迅速扩大,因为它现在的工厂据报道是一期,产能15万辆/年,二期今年才会动工。
从这也能看出来,雷军的策略很稳,哪怕过去三年已投入超百亿,但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有了大订单才会动大的。
一场发布会下来小米汽车看上去稳了,而下面坐着的其他几位造车新势力估计慌了。
价格战的本质是国内汽车市场供给过剩、需求增长相对放缓。用户存量就那么多,买了小米的大概率就不会再买别的。而对标其他品牌同等配置车型,显然小米更具性价比。
雷军表示小米SU7在50万以内鲜有对手。好家伙,直接让其他造车新势力内心凌乱,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不过,作为消费者来讲,这类民企越多越好,在高端些的赛道充分竞争,不但能拉动投资创造生态与就业,也能于竞争中出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众多企业同台竞争、拒绝垄断,往往也是技术保持领先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