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文

霸名评过去 2024-03-31 12:36:48
籀(zhòu)文,是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籀文或"大篆"、"籀书"。 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可称为"《说文》籀文"。 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以周宣王《史瘤大篆十五篇》而得名。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许慎《说文解字》中能见到的注明"籀文"的有几百字。从书法角度讲,籀文和金文又合称"大篆",籀文又以"石鼓文"为其代表,它的特点比金文更加规范,字体更加成熟,其结体方正严谨,笔画饱满圆润,布局匀称疏朗,呈现出古朴浑厚,卓然不凡的风貌。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文字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大篆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汉字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二是规范化。 籀文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象征。

0 阅读:0
霸名评过去

霸名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