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了孔子的治国思想,“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

儒家羊学 2024-03-31 00:45:18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了孔子的治国思想,“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改版书后》中说:“本书的初版是1945年在重庆付排的,现在把它改排了一次。趁着这改版的机会,我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比较重要的是‘子夏氏之儒’的发现。我在写‘儒家八派’的时候,是根据韩非子《显学篇》的列举而叙述的,但‘八派中把子夏氏之儒除外了’,我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见旧版《儒家八派的批判》)。这缘故,在一两年之后我突然发觉到了,我所清理过的‘前期法家’,其实主要就是‘子夏氏之儒’。法家多出于三晋,大体上是渊源于子夏的。韩非子的《显学篇》主旨是在骂儒、墨,而韩非子是法家, 当然不好骂自己的祖宗,故把‘子夏氏之儒’从儒家中剔出了”。

子夏即卜商,是孔子的门人,位列“孔门十哲”,孔子殁后,他前往魏国,成了魏文侯的王者师,开创儒家西河学派,也就是郭沫若所说的“子夏氏之儒”。子夏传经,讲解孔子所著《春秋》的微言大义,公羊高、谷梁赤皆为其弟子,是儒家公羊学派和谷梁学派的始传人,“孔子说礼法,曾参取礼,子夏取法”,李悝、吴起、西门豹、公叔痤等人也是他的弟子,形成法家一派,商鞅、尸佼以及后来的荀子、韩非、李斯是子夏后学的再传弟子,所以子夏实际上也是战国法家的鼻祖。法家一派,过火理解了孔子和子夏的专政理论,又以性恶论作为理论基石,背弃了孔子“性相近而习相远”的论断,最终走到了孔孟之道“仁政”学说的反面,成为了儒家的叛徒,儒法斗争也就从战国时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商鞅治秦时虽然已经开始教唆秦孝公焚烧儒家经典,“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见《韩非子·和氏》)”,但尚能礼遇秦儒赵良和不敢攻击孔子。到了韩非这条疯狗,居然连孔子也咬起来了,这种欺师灭祖的疯狗,“极惨礉少恩”,连他的同门师兄弟李斯和秦始皇都害怕了,不敢留下他,所以尺寸之功未建,就一杯鸩酒把他送上了西天。中国历史上的法家人物多无善终,原因也很简单,法家反人类的理论和法家人物反人类的暴行,都不可能让他们自己有善终,诚如商鞅临死前的哀嚎:“作法之弊,一至此哉!”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85

用户12xxx85

6
2024-03-31 17:02

乱讲,法家是对儒家不合适宜的复古礼教的抛弃,发展了与时俱进思想,如果不是法家变法革新,儒家早就亡了,要知道当时很多法家子弟启蒙教育都是儒学,没有法家儒学早玩不下去了,书也早全烧完了,好歹还留了点儒家书籍

西北偏北 回复 用户12xxx85 04-01 16:51
刘病已说的就是对的?看了两篇网文知道个刘病已是不是就了解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即使是作为帝王,刘病已可以吐槽的地方也很多。[抠鼻]

用户12xxx85 回复 04-01 10:55
外儒内法怎么说?查一下刘病己怎么说的?

4459509

4459509

2
2024-03-31 19:25

从古至今都是儒为体,法为用

儒家羊学

儒家羊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