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成宫醴泉铭碑
霸名评过去
2024-03-28 12:26:01
唐九成宫醴泉铭碑(原九成宫醴泉铭碑)为唐代记事碑,唐贞观六年(632年)刻。螭首龟趺,通高326,上宽 89、下宽98、厚29厘米。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
碑额题“九成宫醴泉铭”篆书。碑文记载,贞观六年四月十六日,唐太宗避暑九成宫时发现醴泉之事,描述九成宫建筑之宏伟和环境之优美。颂扬唐太宗经营四方,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的丰功伟绩。碑文中还记述了贞观六年大唐帝国的版图范围:“东越青丘,南逾丹徼,西暨轮台,北拒玄阙。”魏征在碑文中除对李世民“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光前,登三迈五”大加颂扬之外。还在碑铭末对李世民提出了“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忠告,碑文反映了魏征忠正耿直的谏臣风格。
九成宫原为隋仁寿宫,贞观五年(631),隋宫唐葺,改名九成宫,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度过五个夏季。
《九成宫醴泉铭》书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隋、唐三朝,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是初唐著名书法家。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劲,世称“欧体”。
此碑是欧阳询代表作,被历代书家珍视。此碑铭文 24 行,满行 50 字。碑两侧刻宋、元、明各代题名6处。此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法艺术名碑,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
1956年8月,“九成宫醴泉铭”碑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8日被陕西省馆藏文物鉴定组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0
阅读:15
后河顽石
唐太宗最令人称颂的是,经常性虚心接受臣下批评,别的帝王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