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如梦》聊聊谢危所谓的圣人皮囊蛇蝎心

从波评影剧综 2024-03-26 00:59:07
谢危不是坏人,也不是危险之人。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言行内外一致的人,比如《长相思》里的涂山璟,《一念关山》里的宁远舟,《梦华录》里的顾千帆,这类人无论婚前婚后,都是一致的好,温润。 还有一种人就是相反不一致的人,但是这类人也会再分为两类。一种是需要成长的人,有可能越变越好,比如《长月烬明》里的澹台烬,也有可能越变越糟糕,比如同样是《长月烬明》里的公冶寂无。 另一种只是内外言行不一致,并不是需要成长,而是言不由衷,这样的人在《宁安如梦》里特别多,比如谢危、姜雪宁还有姜雪宁的生母姜夫人。是一群说着最狠的话,做着最善良的事情,这种人最为厉害的地方,是能游走在悬崖的边缘,却不会被任何人和事情干扰,不会坠入深渊。 或许姜雪宁是幸运地遇见了谢危,也可以说姜雪宁本身很清醒,她在了解谢危之后,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拥有了婚后更为温润的谢危。 现实中,之所以婚后才发现那般危险不是良人,大多是婚前了解不够深入,或者说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看似很温润善良,或是伪装或是成长路上的扭曲,最终变得越来越糟糕。 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便是谢危的人性底色。谢危动刀子的时候,的确比常人多,不想再下定义,只想再回复总结一下。 第一次动刀,是谢危被平南王抓去,他割破手掌声,告诉平南王,他是谢危,是对平南王有用的人,而不是薛府世子薛定非。 第二次动刀,是姜雪宁隔墙听到谢危和小太监的谈话,一声猫叫,谢危开门直接拔刀相向。 第三次动刀,他亲手杀了公仪丞。很奇怪,刀琴剑书杀了不少人,吕显亲手结果了周寅之,都认为是正常的,唯独谢危被说成杀人犯。谢危是行君子之事,但从来不会被君子束缚。 第四次动刀,便是那句苦果亦是果的名场面了。谢危是随身带一把刀防身用,在这之前告诉姜雪宁的那句话,才是他思想的高光时刻。他告诉姜雪宁,他们生来就是铁,也就注定没有那么脆弱,是要被千锤百炼才能成钢的人。苦果亦是果,也是告诉姜雪宁,从心而为,不是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的退缩,而是勇敢直面问题,是努力尝试解决后敢于承担后果。第五次动刀,是和平南王的终极搏杀了。第六次动刀,也是最后一次,便是谢危面对薛远。割破手掌还血于父,他要摆脱父亲套在他身上的血缘枷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