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朱元璋给自家人和对打工人的薪水: 亲王年俸一万石 郡王年俸两千石 镇国将军年俸一千石 辅国将军年俸八百石 奉国将军年俸六百石 镇国中尉年俸四百石 辅国中尉年俸三百石 奉国中尉年俸两百石 公主与驸马年俸两千石 郡主与仪宾年俸八百石 县主与仪宾年俸六百石 郡君与仪宾年俸四百石 县君与仪宾年俸三百石 乡君与仪宾年俸两百石 这还是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大规模削减宗室开支以后的规格,在此之前,亲王年俸高达五万石,郡王两万石。 那朱元璋给当时的打工人定下的工资呢? 洪武四年: 正一品年俸九百石 从一品年俸七百五十石 正二品年俸六百石 从二品年俸五百石 正三品年俸四百石 从三品年俸三百石 正四品年俸二百七十石 从四品年俸二百四十石 正五品年俸一百八十石 从五品年俸一百六十石 正六品年俸一百石 从六品年俸九十石 正七品年俸八十石 从七品年俸七十五石 正八品年俸七十石 从八品年俸六十五石 正九品年俸六十石 从九品年俸五十石 这是啥概念呢,三公这样的名誉头衔,也就是太师、太傅跟太保,是正一品,一年也就九百石的俸禄。 通常来说,三公、三孤都属于名誉加衔,往往都是退休或者去世的时候才有,打工人在职的时候不容易享受到对等俸禄。 其他像是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都是正二品,一年的俸禄也就六百石,六部的左右侍郎、五寺的寺卿等都是正三品。 国子监祭酒就从四品,太医院院使跟翰林院学士、钦天监监正都只是正五品。 地方上,京城的顺天府府尹也就正三品,各省的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知府正四品,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 要知道,宗室中有错的人会被废去宗室身份成为庶人,但每年还能得到72石俸禄,相当于从七品的待遇。 而太医院的御医也才正八品,各州的判官各县的县丞之类的,整天做事忙不停,结果到头来待遇还没庶人高。 有个说法是朱元璋出身贫寒,他心疼百姓所以给朝廷里的打工人定那么低的工资,可他给自己的儿孙那么雷人的俸禄待遇,着实是有点双标啊。 更奇葩的是,明朝经常出现“折俸”,也就是朝廷发不出工资的时候,就用各种东西来抵偿,比如苏木跟胡椒,可这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当钱花。 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剥皮填草这样的手段都用上了,可依旧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工资待遇的问题也是个巨大原因。
看看朱元璋给自家人和对打工人的薪水: 亲王年俸一万石 郡王年俸两千石 镇国将军年
觅露看过去
2024-03-23 11:02:27
1
阅读:22234
525
对臣民最刻薄无情,对宗室最宽厚优待,莫过于朱家。宗室除了能享受丰厚俸禄外,他们还能拥有种种特权,胡作非为,地方官都不敢管他们。特别是很多宗室都拼命生娃,每多生一个,就有一笔丰厚的俸禄。
辉china 回复 03-26 11:43
你得对比对比宋明的经济,宋朝富的流油了
原始天王 回复 03-27 23:17
是不高,但是他们圈地啊
用户17xxx78
建议对比下明朝与清朝的宗室人数与待遇,官员人数与待遇,:1、明朝的宗室人数少于清朝;2、明朝亲王待遇高于清朝(明朝皇帝生小孩较少);3、清朝除了养宗室,还要养八旗的铁杆庄稼们,这帮人也是社会的蛀虫;4、明朝,清朝官员的俸禄初期都较低,都是后期取得田产,不纳税积累出来的,没有什么区别;4、明朝赋税不足,从建国到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差不多200年间隔,清朝赋税不足,从建国到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差不多90年间隔,说明清朝养的人更多;5、明朝亡于税收不上,皇帝未能制衡文官集团,财政失衡;6、清朝亡于养的宗室多,养的闲人多,并且严重愚弄汉人,提防汉人,造成政府与汉人没有一条心;7、清朝有钱,对外打输赔钱,打赢也赔钱,骨子里的奴才性格;8、明朝皇帝有气节,能死守国门,清朝皇帝做日本人傀儡。
尛怪兽丶 回复 03-23 22:33
6。八旗是兵制,你拿宗室去和兵制比。跟耍流氓有什么区别。八旗制和明朝军户制一样。世袭当兵。不过明朝是直接发地。不用交税。一年必须去服役几个月。。而八旗是直接发钱当兵。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军户制没过多久士兵的土地就被军官兼并。导致逃户。而且底层八旗一样过的凄惨。电视剧里衣着光鲜的八旗子弟也只是满清贵族才有的。底层八旗如果没有编制根本没几个钱。八旗军是有编制的。。乾隆时期就要满清贵族勾结恶霸给底层八旗放高利贷送礼求编制。被皇帝知道直接咔嚓了。后面才开始提高了一点待遇。也只是一点点。
脑瘫滚犊子 回复 03-23 21:06
不懂别逼逼了,隔个十来二十年出一个皇帝,其他的兄弟姐妹全是亲王公主,然后亲王公主还能再生孩子,孩子还能再生孩子,你自己算算,五代之内,有多少亲王郡王郡主加上他们的后代在吃白食
后河顽石
这就是明末军队一触即溃的原因,朱家对军人才苛刻。
用户17xxx78 回复 03-23 16:36
建议对比下明朝与清朝的宗室人数与待遇,官员人数与待遇,:1、明朝的宗室人数少于清朝;2、明朝亲王待遇高于清朝(明朝皇帝生小孩较少);3、清朝除了养宗室,还要养八旗的铁杆庄稼们,这帮人也是社会的蛀虫;4、明朝,清朝官员的俸禄初期都较低,都是后期取得田产,不纳税积累出来的,没有什么区别;4、明朝赋税不足,从建国到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差不多200年间隔,清朝赋税不足,从建国到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差不多90年间隔,说明清朝养的人更多;5、明朝亡于税收不上,皇帝未能制衡文官集团,财政失衡;6、清朝亡于养的宗室多,养的闲人多,并且严重愚弄汉人,提防汉人,造成政府与汉人没有一条心;7、清朝有钱,对外打输赔钱,打赢也赔钱,骨子里的奴才性格;8、明朝皇帝有气节,能死守国门,清朝皇帝做日本人傀儡。
用户11xxx35 回复 03-23 14:25
清用来打天下用的最多的就是投降的明军,你说一触即溃?
原先生
朱元璋啥都没有问题,唯一问题就是小农经济意识,没学宋收高商业税,导致后面明财政崩了/这是明亡主因
呃呃 回复 03-25 22:38
百废待兴时就收重税?
耐白的雪子 回复 呃呃 03-25 23:14
小农思想,他认为的重农抑商结果是农民越来越苦,商人越来越舒服,老朱只能说心思极为偏执而且非常聪明但没有大智慧
A
朱元璋对自己的宗室和普通老百姓是真的好,但对那些读书人和官员确实比较严苛,同时对当兵的也不那么重视。
用户13xxx78 回复 03-25 18:01
好个锤子,明朝的口碑在西南地区真不咋滴,百姓起的外号养猪场。收的税粮食养他朱家了,后期底层人惨到食草,不反才怪。
用户10xxx61 回复 03-26 14:46
洪武帝和秦始皇很像,以为第一代可以包办后代的一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享受过了,不想回归清平,反而想要的更多,最终崩溃。
用户10xxx41
真是“爱民如子”
非凉白开
明朝灭亡于朱姓王土地并购。
tb28985_00
明朝末期相对来说更不得民心。如果不是清初实施不得人心的剃发政策,几乎全国倒明。否则不可能靠10几万八旗民兵占全国
龙二哥 回复 03-25 21:19
清朝善于笼络人心 入关打的口号是为崇祯报仇
炎黄先圣 回复 03-26 11:14
国家对百姓好不好,在外族入侵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用户88xxx39
你在公司打工,你工资能比得过老板的儿子 侄子?
用户88xxx39 回复 03-28 07:56
皇帝老板几十个儿子。这就是股份啊。 太子相当于你们公司副总裁,难道和你一个基层员工一个待遇?
赵洪浩 回复 用户88xxx39 03-28 08:51
股份是股份,工资是工资
Joker
气数已尽,就是 能说出来的制度全烂了
宝二爷
成由俭,败由奢。贪得无厌是亡国的征兆。
用户10xxx69
最初可不是1万石哦,是五万,后面老朱才减的,到宣宗后是钞米各半(那时大明宝钞早就不值钱了),最后面是量当地之物力,就是当地产什么米,你就拿什么,有些边地的实际只有四分之一或是更少的比例是白米,剩下的要么折钞,要么换点别的,这些还是明初哦
春去春又回
皇家的人口到明朝末年好几百万了
用户10xxx16
公侯呢?
用户17xxx02
清末,军队战斗力也和明末一样,外战“战五渣”,内战比谁都强。
张平 回复 03-24 00:50
明未给钱还是可以的,清未真的是吞大便
追求者 回复 03-25 23:43
明末跟清末面对的外敌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皎皎兮月明
大清也是一样的,正一品的俸禄跟宗室低级爵位辅国将军差不多。
恒富逐高对抗返贫
最抠老板
那时最美
明后期主要被宗室吃穷的
陈峰
一个朝代能延续两百多年就很不错了。。。朝代迭替是历史的规律,社会矛盾激化,不适合生产力了必然要被掀翻。。。
别扛
汉朝一个郡守是2000旦
张平
明朝和清朝贪官对比呢?
和风
不怕,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陈师傅
明亡正常
龙行天下
公司员工跟老板和股东比利润分配?想多了
用户10xxx72 回复 03-26 00:02
有本事的高管给少了能行?老板不可能啥事都亲力亲为,越复杂的行当高管越容易找漏洞钻,酒店的大厨都是直接给股份的,红楼梦里的庄头年底交差打擂台贾家也无可奈何,翘脚老板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难免心酸。
朱元璋就是个无赖
TvT
老朱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农民头
用户11xxx90
你还以为老朱是多好的人,全是为了他的子孙后代享福。[笑着哭][得瑟]
用户14xxx29
两字:没钱!不然亡不了[滑稽笑]
GGG
农耕技术种育种意识不强,只调整二次分配迟早会乱的,张居正那时就验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