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女人的名字比什么都重要
金宝子
2024-03-17 16:31:45
“50岁阿姨自驾游”的女主角苏敏的故事被翻拍成电影,片名竟然叫《亲爱的妈妈》。看到这条新闻,我眼前一黑。
承认一个女人首先是她自己,对于我们的主流社会而言,真的这么难吗?
两百年前,女人们无法拥有自己的名字,她们只能叫做“某某氏”。
一百年前,一些女人拥有了读书写字的权利,她们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名字镌刻进了史书中。
那是千百年来女性难以踏足的土地。
曾经,哪怕她们创造了历史,改变了历史,也要被冒名,被改名,伪装成一个男子,或者,干脆被一个男子顶替。
大名鼎鼎的勃朗特三姐妹,出道时全部化用了男性笔名:
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
只因19世纪,“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这还是女性中最拔尖的那部分人的遭遇。至于普通的平民女性,在人权尚未普及的年代,想要在这个世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和想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一样,无异于天方夜谭。
属于自己的房间,是 女人创造自我价值的开始;而拥有自己的名字,则是女人拥有自我的起点。
《俗女养成记》里的阿嫲不识字,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人生假期,可以搬出去独居一阵,却因为收信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犯了难。她偷偷去找小孙女,让她教自己写名字。这样,以后她才能在收挂号信的时候挺直腰板。
《有生之年》里,男主角的妈妈“辞”掉了家里早餐店老板娘的职务,跑去参加老年旅行团。人家喊她高妈妈,她立刻纠正道,“是陈小姐”。
你看,即使是一百年后,一位母亲想要找回最本真的自我,还是那么艰难。
但是至少台剧在努力。
我们明明有那么多珠玉在前:
贾玲让全世界知道了她妈叫李焕英,是个爱笑、爱打排球的姑娘;
杨本芬用母亲的名字“秋园”为自己的第一本书命名,她写的不是母亲的故事,而是一个叫秋园的普通女人如何勤力度过一生的故事。
自驾游的50岁阿姨苏敏,则是独自一人踏上了逃离家庭、逃离妻职、母职的自由之路。
这本该是个如何脱掉枷锁的故事。没想到,苏敏脱了半层皮才剥掉的东西,竟然又被某些创作者强行套了回去。
女人的名字似乎不重要,但其实,它比什么都重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