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的女性电影,至今仍然难以超越
金宝子
2024-03-17 16:29:53
1️⃣
“你眼里没有了男人,才能看见一切。”
——🎬《紫色》
斯皮尔伯格冷门佳作,改编自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颜色》,好莱坞女权电影的先锋之作。
本片拍摄于1985年,采用了彻底的黑人女性视角,在当时依旧奉行白人中心主义的好莱坞,它极为大胆而反叛。
四位底层黑人女性,四种反抗命运的血泪史。
二十世纪初,女主西丽童年时被继父强奸,生下两个孩子后,被卖给艾伯特做老婆(保姆)。
她在各种凌辱中学会逆来顺受,但儿媳索菲亚和丈夫的情人莎格的出现,点燃了她死灰般的人生。
索菲亚一生都在战斗。
童年时和父兄打架,成家后和丈夫打架,她甚至打了白人市长,从此蒙冤入狱,受尽酷刑折磨。
她瞎了眼,瘸了腿,出狱时仿佛已被驯化为行尸走肉,但内心的野火依旧默默燃烧。
莎格,一位风华绝代的爵士乐女歌手,拥有无数情人却不曾停留,生过孩子却不是合格的母亲。
她像拥有魔法的女巫,总是能够穿越火林而片叶不沾,因为在这个吃女人的世界里,只有足够邪恶才能恣意地活着。
她带着西丽出逃,她为那个曾经卑微如尘埃的西丽唱歌:“肩膀摇摆起来吧姐妹,因为你的莎格感觉很好。”
电影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当西丽拥有了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后,她情不自禁地摇摆起来,因为“你的西丽感觉很好”。
爱,流进了西丽的血液里。
2️⃣
“你应该先敲开你丈夫的头,然后再想着上天堂。”
斯皮尔伯格已经先一步拍出了更加残酷的真实世界:
黑人在社会底层,而黑人女性,则是底层中的底层。
3️⃣
女性之间的慈爱、宽容和鼓舞,伴随着她们同样无法挣脱的嫉妒、仇恨和伤痛,在电影里如潮汐般来来去去。
斯皮尔伯格的改编异常精彩,不过我仍然向大家推荐沃克的原著。这部19余万字的小说有太多两个小时无法涵盖的微妙人性。
比如西丽与莎格暧昧的同性情愫;
还有作为施害者的传统黑人男性,同样是被父权制毁掉了原本的快乐与良善;
聪慧的索菲亚基于自身经验推演出的,有关女性、种族、阶级的同构性。她没读过书,却参透了世界的本质……
这就是女性经验的优势所在啊,因为足够弱势,反而能够看透更多真相。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