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艺术美,克孜尔的发展
陆逊聊文学
2024-03-08 00:06:33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随着各种各样物品的相互交流,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人种与民族的迁徙,文化的融合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广泛发展。古代龟兹作为其中的重要节点,不仅拥有来自丝绸之路的丰富营养,而且还发展了颇具特色的本土文明。《不可错过的克孜尔》让我们看到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七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却勒塔格山对面的断崖之处的克孜尔石窟。在这些留存下来的石窟群中我们看到这凤毛麟角的优美和令人震撼的艺术。
✨
石窟的壁画经过了不同时期的重新修补和描绘,尽管保留着二次或者三次绘画的痕迹,但仍能看出完整的显现出了4个时期,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落期。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有不同的民族化发展特征,对于色彩的使用和色调的对比,也比初创时期丰富的多,关于壁画的表现题材也突出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最繁荣的时候,人物的形态已经典型的龟兹化,面部也变得丰富于圆润,造型也颇具曲线之美。
✨
在克孜尔石窟中,我们能够看到头束发髻,穿着汉服的飞天形象,感受女性化柔美的飞天。东边和西边的甬道两壁都绘画着四身龟兹供养人,供养人是信仰佛教和出资出力、开窟造像的施主以及捐助者,把自己的像画在洞窟内表示窟内的佛是这些人所供养的,用来彰显自己的功德。
✨
最让我震惊的是西域壁画绘制的手法“曲铁盘丝”用粗细均匀的线条表现出人物和山水,虫鸟鱼兽的基本形态,也足以看出龟兹画师绘画技法的主要特征。画师用线条来抒发绘画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绪,通过不同的线条看出对于不同对象的体貌特征的描绘,所以我们也能看出龟兹风格的壁画都是以线为形,以色为面来烘托主题。
✨
当人们不再愿意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去深山石窟礼佛供养,龟兹都城附近的寺院和石窟都随之兴旺,而像克孜尔这样远离龟兹都城并且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就逐步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在改宗大乘的僧侣,或者在克孜尔石窟修建的那些洞窟已经投入了其他的寺庙。克孜尔石窟走向了最后的废弃,也是在这个时期,克孜尔艺术走向了衰落,反映大乘佛教千佛题材的壁画技法简略粗糙,造型也变得单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