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敦煌学”的研究

陆逊聊文学 2024-03-03 00:08:14
敦煌是一门艺术,更是值得世界研究的学术。每个人对敦煌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感,而《一眼千年》是陈寅恪先生眼中的敦煌之美,跟随陈寅恪先生也让我们了解了1600年敦煌佛经和诗词美的这个历程,配合精美的装帧和62幅插图,身临其境,更让我们看到颇具价值的美学。敦煌 一梦入敦煌 敦煌莫高窟 敦煌旅游 敦煌壁画 敦煌舞 敦煌展 🌸 陈寅恪在《敦煌劫余录》中“内可以不负此历劫仅存之国宝,外有以襄进世界之学术于将来”,陈寅恪引用时人所说敦煌是我国学术之伤心史,并不是限于指外国人掠夺我国的石室宝藏,更在于强调我国学术研究相较之下的落伍。在这些泣血的文字里我们就足以看出先生的心血。陈寅恪先生的观察视野非常开阔,不仅把敦煌本佛经引入了正史,而且对敦煌的材料理解特别深刻,甚至是到了随手拈来的境界,在论著中植入所需要的艺术理论,而对于敦煌学的研究,以及敦煌藏经洞的文献出处,都已经联络了与其他艺术作品与文献的关系。 🌸 陈寅恪先生对于佛教翻译文学,还把西游记玄奘徒弟三个人的故事进行归类,追根溯源,探究流别。比如西游记里猪八戒高家庄招亲的故事,并不是全部出自中国人的臆想和杜撰,但是印度又没有猪豕招亲的故事,关于故事的内容,有的稍稍进行改变,再或者就是把一个故事作为整体,简单地改变内容。或者有不一样的故事,虽然内容本身没有交涉的地方,但是通过偶然的机会混合成同一个故事,所以其中的事实成分也变得复杂起来,演变成序也成了横通模式。 🌸 实际上对于敦煌学的研究本身并不是仅仅研读敦煌书卷,而是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都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研究,比如让敦煌学与壁画、雕塑以及其他文物进行综合的探究,旨在恢复当时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艺术,来推演社会文化的变迁。这也反映了敦煌学课题中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对新世纪的敦煌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如今我们看到敦煌都会被这伟大的艺术所吸引,想起敦煌的飞天艺术和精美的壁画和雕刻、雕塑,但在那些历史中所被遗忘和遗落的,更有背后感人的历史和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