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正在搜查时,农妇赶忙上前说道:“军

槿论看社会 2024-02-26 21:20:52
1939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正在搜查时,农妇赶忙上前说道:“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就在我家!” 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她的名字叫黄菊喜! 黄菊喜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的童年是在田野间度过的,与兄弟姐妹一起分担家务,尽管生活艰苦,但黄菊喜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她十八岁那年,黄菊喜嫁给了邻村的青年,两人相亲相爱共同经营着一个小家庭,接连出生的五个孩子,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这片宁静的土地变得硝烟弥漫,更为不幸的是,黄菊喜的丈夫也早早去世了。 为了躲避战火,黄菊喜带着孩子们四处逃亡,她们曾在山洞里躲藏,也曾露宿街头。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黄菊喜始终保持着坚强和乐观,她用歌声给孩子们鼓劲,用故事给他们讲述英雄的事迹。 在一次逃亡途中,黄菊喜遇到了一支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她被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深深打动,决定加入他们,为保卫家园、争取和平而战。 在游击队中,黄菊喜担任通讯员,她机智勇敢,多次成功传递情报,协助部队取得胜利。 虽然她大字不识一个,但她聪明机智勇敢坚毅,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任务,成为革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黄菊喜的任务往往充满了危险,但她从不退缩,有一次,她需要将一份重要情报从一处秘密地点送到另一处,途中要经过敌人的封锁线。 她巧妙地利用了夜色和熟悉的山路,成功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将情报安全送达,她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 后来毛主席率领部队来到黄菊喜所在的黄袍山地区,准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 为了掩护毛主席的安全,黄菊喜将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 在这个简陋的农舍里,毛主席和黄菊喜一起讨论革命策略,共同规划未来的行动。 黄菊喜虽然不识字,但她却能清晰地理解毛主席的观点和计划,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相处的过程中,黄菊喜对这位伟人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她看到毛主席虽然身处高位,但始终关心百姓疾苦,身体力行地为人民服务。 这种崇高的品质让黄菊喜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而毛主席也被黄菊喜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然而,敌人的魔爪很快伸向了黄袍山。 得知毛主席藏身于此,他们调集重兵前来搜捕,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黄菊喜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声称毛主席就在她家。 敌人信以为真蜂拥而至,黄菊喜却早早地将毛主席藏到了密室之中,她的儿子随即被敌人抓了起来。 原来,黄菊喜知道这次毛主席肯定会被敌人抓到,所以就和儿子商量,让他来顶替毛主席,给真正的毛主席争取逃出生天的机会。 黄菊喜满门忠烈,没有一个人是怕死的孬种,儿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敌人最终残忍地杀害了黄菊喜的儿子,黄菊喜没有被敌人的暴行吓倒,她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她将自己的悲伤化作力量,继续战斗在抗日一线,直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没有忘记干娘黄菊喜的功绩,想要将她接到北京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黄菊喜却拒绝了。 在抗美援朝时期,黄菊喜动员自己的孙儿参军入伍,还将自己打草鞋赚来的一万块钱(旧人民币)捐给了国家。 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黄菊喜受到了多位领导人的亲切问候。 黄菊喜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关怀下安享晚年,于1971年病逝,享年90岁。 黄菊喜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黄菊喜的家人也是为了中华民族而无私奉献的革命英烈,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0 阅读:240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