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有在股市里被割韭菜吗? 错了!人生处处都是陷阱。 最近被某清华美院博士卖AI课割韭菜的刷屏了,一个或许对于AI一点都不懂的人,就靠一张嘴,以及一层皮,忽悠了20多万人。知识付费的时代,遍地都是割韭菜的镰刀。 做个深度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1、认知偏差。 这里的认知偏差,指的是容易被套路营销,课程这个东西,就和一本书一样,能看懂多少要看读书的人有多少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勤劳的人,很多东西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免费学习,所谓的课程,无非是省去你的搜索时间和整合时间,效率化的帮助你学习就行。 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一个冷冰冰的书,或者几个视频,几篇内容搞明白的,你真的能读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吗?认知的偏差,让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变得廉价,也能让廉价的东西,变得有价值。因为营销话术,买一个或许你不要的东西,有什么价值? 2、心态焦虑。 学习是一件好事,盲目学习的本质,就是焦虑。就好像,炒股的人会到处看别人的内容,是一个道理,因为他想知道答案,知道会不会涨,付费意愿其实很强,但学习能力究竟几何,却是一个未知数。很多时候,我们花了钱,但却不学习,就好像买了书会扔在一边,且不说能不能学会,买书的目的,难道只是抚平内心的焦虑吗? 看看别人对于涨跌判断的观点,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心安吗?焦虑的心态如果不改变,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也做不好。 3、网络染缸。 网络上一定有精品,但更多的是糟粕,因为人们天生喜欢糟粕,可以调动人的情绪价值,就好像喜欢渣男和绿茶的,一抓一大把。网络本身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是一个道理。 课程这个东西,大部分其实是没有售后的,你花199,别人怎么可能服务你,怎么能把你教会教清楚。买东西的时候,就得知道这是个什么结果,想象自己能学到什么,千万不要有太多的预期。 这个染缸五颜六色,先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颜色,再考虑要不要跳下去就行了。 课程其实谁都会做,我自己也会写写专栏,但不会因为卖而卖,也不会去割韭菜,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做成一整套放在那边,有缘人自取之。 理论上,没有人可以通过一套所谓的理论,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上百分百赚到钱,更多的时候,价值体现在会去分享这些理论背后的经验,到底是怎么来的。 认知这个东西,如果只是一个很浅的层面,变成一则消息,没有深度的解读,其实没什么价值,公开的信息多了去了,靠公开信息赚钱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你很焦虑,不妨仔细思考一下,你到底要什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千万不要盲目,病急乱投医,你花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宝贵的时间。
你以为只有在股市里被割韭菜吗? 错了!人生处处都是陷阱。 最近被某清华美院博士
白猫学
2024-02-21 17:22:49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