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生了重病,众多医生找不到病因。萧龙友诊断后说病在肝胆,已无药可

朱竟年解史 2024-02-14 01:35:22

1925年,孙中山生了重病,众多医生找不到病因。萧龙友诊断后说病在肝胆,已无药可救。不久孙中山病逝,经病理解剖证实为肝癌。 在1924年的尾声,孙中山感到身体异常,肝部的隐痛让他深感不安。即便如此,为了民族复兴的大业,他仍然坚持他的工作,不顾个人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孙中山的病情迅速恶化,到了1925年春天,他已经虚弱到不能进食,连续发烧,身体出现黄疸现象。 在北京,孙中山尝试求医问药,但无论是哪位名医,都无法确诊其病情。在众多无果的尝试后,有人向他推荐了萧龙友。萧龙友只是简单地把脉,便断定孙中山患的是肝癌。他的诊断简洁而准确,但同时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悲剧。 萧龙友的声望因此大增,人们惊叹于他几乎能够预知生死的能力。然而,这位医生的神奇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对孙中山的诊断上。 在梁启超面临健康危机时,他也是萧龙友的诊治下,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梁启超的尿血问题在萧龙友的指导下得到了改善,虽然最终他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但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萧龙友的医术。 而在陈玉苍家中,萧龙友的预言同样令人震惊。对于长媳的疾病,他给予了希望,而对于年轻的小姑娘,他却无奈地宣告了命运。这种能力,让他在民间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疫病如影随形,鼠疫尤为致命,它如死神的使者,在人群中肆意收割生命。当萧龙友得知有一位女孩因鼠疫被社会遗弃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前往女孩所在的贫民区。 萧龙友到达时,发现女孩躺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内,身体已经出现了鼠疫特有的黑斑,呼吸微弱。周围的人们因恐惧传染,都远远地避开了这个地方。女孩的母亲见到萧龙友,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医生,我女儿她...”声音哽咽,无法继续。 萧龙友轻轻拭去她的泪水,安慰道:“别怕,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他转向女孩,开始仔细检查她的症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龙友不仅自己亲自照料女孩,还动员了他的一些学生和助手,一起对抗这场疫病。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准备药物,照顾女孩,同时还要小心防范自己不被感染。 有一天,萧龙友在煎药时,女孩的母亲静静站在一旁,突然开口说:“萧医生,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怕被传染吗?”萧龙友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说:“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不论贫穷或富有。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那就应该伸出援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的状况开始好转,黑斑逐渐消退,呼吸也变得平稳了。萧龙友和他的团队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 一天,女孩终于能够坐起来,虽然还很虚弱,但已经能够微笑。她望着萧龙友,声音虽小,但充满了感激:“谢谢你,萧医生,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萧龙友笑着摇头:“是你自己的意志和勇气战胜了疾病,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但在心里,他知道这次经历将会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此事在当地迅速传开,萧龙友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响亮。不仅是因为他的医术高超,更因为他的大爱无疆和医德高尚。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一个在绝望中点燃希望之光的真正医者。 然而,萧龙友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他总是说:“作为一名医生,能够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我只是尽了一个医生的本分。”他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许多人的心。 萧龙友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流传甚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不应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希望。

0 阅读:192
朱竟年解史

朱竟年解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