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八路,土八路”,八路军的这个称呼。让很多人误以为八路军都是泥腿子出身,实际上,真实的八路军,尤其很多八路军将领,都是高学历且有留洋经历。 “八路”前会被冠上“土”字,仅仅因为他们够接地气,尤其穿着打扮够“老土”。 在讲述八路有多“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八路军将领中正儿八经的“海龟”:朱德曾留学欧洲;陈毅曾留学法国;周恩来曾留学日本、法国;叶剑英、刘伯承、左权、刘亚楼、萧劲光、李天佑、杨至成等都曾留学苏联;杨裕民曾留学美国;黄廷鑫曾留学英国、美国、德国…… 没错,这些海龟都曾西装革履,甚至比绝大多数国民党都时髦。可在加入八路军后,他们再也与“时髦”挂不上钩了。 至于为何挂不上钩,大家可以从下图这张毛泽东穿着八路军军服的照片中,窥见端倪:军服看起来太老旧,甚至还有很多补丁。 也因为那个年代的八路军战士,都穿得和毛泽东一样“褴褛”,很多人便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叫做“土八路”了。 那么问题来了,八路军的军装为什么那么“褴褛”,难道他们都不换军装的吗?答案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八路军的物资极其缺乏,他们一件军装往往需要穿几年。根据史料记载:条件相对较好的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部队每年也只能发放两套单衣,发放棉衣则需要最少1到2年;晋绥部队每人每年发放单衣仅仅1套,棉衣更是最少2到3年才能发放一次。 一位名叫宋述分(翼中军区二十三团二营战士)的老兵曾回忆说:“1939年快入冬时,我们才换上棉衣,都是灰色军装,军装布都是手纺线织的,线很粗,布厚,但不坚实……” 天知道,八路军“并不坚实”的军装,并不是白天穿一下就行了,他们往往需要日日夜夜穿。晚上不脱军装的原因极其简单:怕日军偷袭。 我们照片中,毛泽东身上的这件军装早已洗得发白,且有无数补丁。毛泽东警卫员曾数过他在延安时穿的这件军装:大大小小补丁一共是18块。 警卫员并不知道,因毛泽东只有一套军装,他有时竟会因为军装洗干净没干,必须放在火炉边烘烤,而只能在床上处理工作。 八路军的军服如此紧张,其背后原因颇复杂。一开始,八路军是由国民党处统一发放军服,1937年,八路军从国民党处领到的军服是4.5万套,可因为八路军当时已扩充一倍,这些军装远远不够。所以,多数八路军当时不得不穿着先前的红军服。 1938年,中国整体陷入物资紧缺境地,国民党的军装补给从原来的实物发放改为了服装费。1940年,变故再起,国民党完全停止了对八路军的补给。如此一来,八路军的军装就陷入了更加严重的短缺困境了。 后来,八路军的军服来源渠道就非常复杂了,有些是部队自行筹措,有些是部队自己动手制作,还有的是政府和人民资助,还有的来自于爱国人士的捐助,还有部分是取之于敌(抗战时期,八路军并非仅仅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也是因为八路军军服来得太不容易,八路军们都格外珍惜身上的军装。绝大多数八路的军装,到处都有磨损的痕迹,让人几乎看不出军装原有的颜色,穿着如此军装的八路军,被人称作“土八路”太过于正常。 但“土八路”真的土吗?答案是否定的,土八路的“土”是苦,它代表的是一种不畏艰难困苦的民族精神。八路前面的这个“土”字,也时刻提醒我们这辈人:胜利来之不易,当不忘来时路。
“土八路,土八路”,八路军的这个称呼。让很多人误以为八路军都是泥腿子出身,实际上
李满谈过去
2024-02-11 22:40:10
0
阅读:2467
司徒有虚名
中下层干部和士兵几乎都是农民出身!
海浪
人民心中永远的领袖!
图腾妖
每次看到他都是热泪盈眶!!
天大人员
伟大的领袖
AMX 13 90
和干粮袋交叉背着的是大衣,有大衣往往没被子……
用户16xxx69
天降大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