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人开始断亲了# 我的老家在广东的三线城市,亲戚们都在那里生活。我爸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四个弟弟妹妹,在我成长的很多年里,我的姑姑、叔叔们都比我们家有钱,我爸妈明明事业刚起步,却总是被亲戚占便宜,成为“冤大头”。
我爸是自愿当冤大头的,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很重感情,总觉得要承担长子的责任。我们这个大家庭要掏钱的事儿都是我家干的,比如我爷爷奶奶,从生病开始,就一直住在我家,所有费用由我家负担。到后来爷爷去世,丧事也由我家负责料理。
不光如此,从90年代我爸妈刚结婚开始,就开始负担我小姑的伙食费和学杂费了,从高中管到大学。当然也是住在我家,甚至直到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仍然住在我家,不交一分钱。但我奶奶的养老金、抚恤金,却又全归叔叔们所有。
正因为这些事,我妈一直不太高兴,觉得我爸有点愚孝。但即便如此,我家也没落到什么好名声,比如90年代,我爸妈两个人,月收入几百块,要养活六口人,生活过得很紧巴,小姑就写信给叔叔们,说我家伙食不好。
不光如此,因为我爸妈早年事业没什么起色,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无论付出多少,妈妈说,亲戚们依然瞧不上我们家。等到生下我,是个女儿,我家地位就更弱势了,我从小就知道,奶奶给我的红包比堂弟少。
正因为我家早年“弱势”,学习成绩不好的我,也顺理成章成为亲戚们冷嘲热讽的对象。比如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叔叔们总会先夸赞堂弟、堂妹们的期末考试成绩,再故意来问我,朵拉考得怎么样呀?我不明白,他们拿我一个初中生,和他们上小学的孩子比什么呢?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初中的寒假,在奶奶家,因为我喜欢听流行音乐,被姑姑叔叔们狠狠地骂了一顿,他们围着我,七嘴八舌地批评我,说我不务正业,贪图享乐。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长辈在教导我,而是十几个大人,为了宣泄情绪,在霸凌我。
我先是呆住了,然后不由自主地流泪,哭着从客厅跑了出去。那时我彻底明白了,在亲戚眼里,像我这种学习不好、又没有父母撑腰的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也是从那天开始,我想等以后我有出息了,绝对不要再理这些亲戚。
也许正是我那时学习差,所以亲戚们格外爱看我的热闹。比如中考出成绩那天,我还没查到分数呢,亲戚们就通知我家,我落榜了。我小姑还给我爸打电话:“不行就让朵拉去卫校,或者去学幼师吧,反正成绩也不好,还不如早点出来赚钱。”我爸差一点就同意了,可我妈坚决反对,并说道:“不管怎么样,朵拉得念完高中啊,家里又不缺钱,怎么能让小孩这么早出去赚钱?”
在我爸眼里,亲兄妹,总是为彼此好的,我妈是旁观者,反而看得清,她一直鼓励我:“我的女儿怎么可能不行?我的女儿一定能行!”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去了深圳和香港工作,再也没回过老家,是大家庭里走得最远、亲戚们认为“有出息”的孩子。不再被他们看不起后,我像曾经梦想的那样,再也不想与他们联系。
我做得非常坚决,微信不回,问候不发,祝福更是从没有。有时候亲戚提出想来我家小住,或者打电话找我帮忙,我都会直接拒绝。甚至逢年过节,也都是爸妈来到我的工作地,一家三口小团圆。
当然,我也不想了解亲戚们的情况,谁工资多少,谁恋爱结婚又离婚了,谁婆家娘家条件如何,因为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的这些。我知道他们嫌贫爱富,恨人有笑人无,说实话,我早就厌烦了这样没有边界感的亲戚交际,也不想为此消耗任何时间和精力。
可喜的是,不光我断亲了,我爸妈也逐渐断亲了。我妈早就厌烦了婆家亲戚,我爸爸也在漫长的毫无回报的付出中,逐渐理解了我对亲戚的态度,他们从不强迫我参加家庭聚会。
两年前,我奶奶生病,爸爸托关系找了自己做主治医生的同学,后来医生的父亲去世,我爸妈还去送了礼。我和爸妈说,这样的人情关系,就在你们这一代结束吧,我不会再花时间和精力延续下去。
以上文字节选自《33岁,我带着父母一起“断亲”》(文 | 陈清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