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冯顺弟,是你们口中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的母亲。胡适三岁八个月的时候,我丈

李满谈过去 2024-02-04 23:27:04

我叫冯顺弟,是你们口中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的母亲。胡适三岁八个月的时候,我丈夫胡传就死了,此后我一直一个人带着他,所以,胡适实际是你们现在意义上的单亲家庭的孩子。 很多人觉得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问题,这话倒没错,毕竟这样的家庭有缺失。但胡适最终成才了,且人格健全,所以,我也才认为我可以出来走几步,说说我的教育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从来不觉得单亲家庭不容易出人才。相反,我觉得只要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给够陪伴并且情绪尽可能地稳定,这些孩子和你们口中的完美家庭出来的孩子,是没差的。相反,很多完整家庭,父母情绪不稳且在教育子女上不甚用心,这样的家庭,在我看来,比普通单亲家庭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其次,我认为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长远目标,这个长远目标,应当是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拿我来说,我希望胡适和他爹胡传一样做个读书人,所以,我从小就把他当成读书人来要求,我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做一个完全的人,我这辈子只晓得这么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好好读书,千万不要跌他的股(丢脸)”。 定了长远目标后,我开始依据这个大目标制定各种小目标。这个小目标具体到了他每天的读书计划。 我嘛,自己不认得几个字,但我在他四五岁时,就把他送到了他四叔开办的私塾念书。从那时起,他每天按照具体的计划坚持读书,我负责督促他完成每天的计划。 我在教育上很舍得投入,胡适上学时,别的小孩一年学费是2元,我为了多让他学点知识,第一年就交到了6元,最后一年甚至加到了12元。这并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因为我把他读书当成最大的事情来做。 我在儿子的学习上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当成大事来做,就是要严格。他在家乡读书的9年里,读的是《小学》、《论语》、《孟子》等经典,这些书,每一句我都请老师来给他讲解,完了之后,我还经常抽出一些,让他给我讲解。如果讲不出来,那对不起,我是有惩罚的。 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他的习惯养好了之后,读书这件事就变成了像吃饭穿衣睡觉一样平常的事了,他慢慢地兴趣也越发浓厚了。他11岁的时候,就为了方便记忆历代帝王年号创编了一本《历代帝王年号歌诀》,这书当时还被我们当地的知府命人刻了数百本散发。他也因此,在当地得了个“小神童”的称号。 我对这些虚名不感冒,我在意的是他每一天在读书上的进步,这才是真本事。 我在养育上的第三个经验是:一定要学会放手。胡适没爹,他是有点恋母的,这是必然。他小时候总想跟我睡,我也享受他对我的依恋。可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我知道我必须戒掉这种依恋,不然,不知道要出多少问题。用你们现在的话说,可能会导致性取向都有问题。 我狠心和他分床以后,无论他怎么求也死活不陪睡。 胡适12岁时,我又狠心地放手把他丢到上海求学去了。12岁啊,确实不大,可我知道,若一直让他待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他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他走之前,我给他做了一个枕套,枕套上的话,是我安慰自己的话,也是送给他的话:“男儿立志出乡关,读不成名死不还。” 我说得轻巧,当他真要走的前天晚上,我死活睡不着。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是我的唯一啊,他这么小离开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这么小,没了我的督促,他能学好吗?万一学坏了可咋办? 第二天,我顶着两个黑眼圈去送他,却尽可能装出轻松的样子。我知道,一个母亲送别儿子时,若哭哭啼啼,是会导致他无法安心上路的啊。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我儿考上了赴美公费留学生。在这之前,我这个当妈的是真捏了一把汗啊,因为我听说,他十几岁的时候真的学坏过!但我也仅仅是捏了一把汗而已,我了解我的儿子,他是我用爱浇灌着长大的,且有极其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大志向,这样的孩子,就算走了歪路,也能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我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吧,我是在告诉你们,养育这件事并不难,因为要做好它,总共就三个点:一,在他小时候给够陪伴且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第二,要制定培养子女的大目标,并细化到每一天的养成计划(养成好习惯);第三,要早点让他们独立。 我的话说完了,谢谢你们。

0 阅读:12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