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网约车那事,最本质的考量当是“人民交通为人民”:为乘客,也为了司机师傅,包括出租车和网约车师傅。
乘客方面不用多言,能24小时获得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服务就好。而且,小客车定制化服务不可或缺,绝不是一句“统统打发去通宵大巴”可解。
师傅方面,出租车司机排几个小时队,就拉个几公里的活儿,换谁谁恼火。虽然大道理上说去机场趴活就像风险投资,不能只记5公里的打就忘了80公里的肉。但,日晒雨淋排几个小时之后,你不要指望人还能保持理智。
网约车在收支预期上管理上有优势,要么以技术手段匹配双方需求,要么“公益单”和“收益单”合理搭配,司乘关系总体更融洽。但是,完全用网约车代替出租车也是不可能的,相关理由网上也不少,比如照顾无法使用手机支付的群体、以及避免网约车“少年变恶龙”出现新垄断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更合理的方式,是以科技手段,最大化匹配乘客和司机的需求,这点出租车公司可以向网约车公司学习。当然再怎么匹配,近距离“公益单”终究是供不应求,这时监管机构,以及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国有出租车公司,就应当出台一定补偿措施,比如执行一定数量“公益单”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免排队进机场、甚至相关权限能在的哥间相互转让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机场方面也应以最大公约数为出发点,尽量从硬件和管理上兼顾各方需求。比如开辟专门区域,出租车和网约车分流等等。这样的案例甚至不用走出上海市,就有参考。
行业需要竞争以保持发展,只要肯动脑,办法总比困难多。最该避免的是一刀切,引发群众互喷,最后多输。
scutpig
这是为了推广机场自己的平台,不是什么便民措施。
一行出塞 回复 02-03 15:04
上海机场有这个本事可以让行政部门采取行政手段?
胡侃瞎聊
这个简单,机场打出租车出机场,然后换网约车,让机场的出租车全变短驳车[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