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地坛(方丘)遗址
霸名评过去
2024-01-31 12:18:11
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而建的唐长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km²,极盛时期容纳百万人口,无不彰显古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而圜丘与方丘,均为重要的礼制建筑。自南北朝以来,在都城以南大路东侧建圜丘,在都城之北建方丘,分别祭祀天、地,是最受重视的礼制活动之一,古代皇帝亲自参加的国之大典,正是郊祀天地。
这里的方丘,又称方泽,是周代以后历代王朝重要的祭祀场所,元代以后被称为地坛。隋唐长安城方丘始建于隋,唐沿用二百余年,但受限于文献记载的困惑,使方丘遗址的具体位置一直存疑。
据《隋书》《旧唐书》记载,方丘位置在”宫城之北十四里“,这个宫城指的就是太极宫,但起点究竟是宫城北墙还是宫北的玄武门?文献并没有指明,因此地坛的位置一直比较模糊,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018年,依据隋唐里程换算,考古人员对太极宫北宫墙以北约6500米-7500米的空地、建筑工地、公园绿地、土丘等进行大量摸排踏查,涉及凤城七路—凤城九路之间,城市运动公园等。
最终,在圜丘遗址向北15.4公里的凤城八路沿线,初步确认了方丘遗址的位置,其主要依据,则是夯土基址规模形制和布局结构,以及四围散落的建筑遗物特点等。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