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钱江摩托的东部智慧制造园区正式开起来了!这地方占地796亩,单看这个数字咱们可能没啥概念——差不多有7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这座新工厂可不是简单添个生产线,而是靠“更智能、更快、品控更严”的全新体系,从生产到供应链都实现了升级,而当鸿125和鸿150RS驶下生产线,这场耗资38亿元的制造升级,早已超越了单一企业的产能扩张——它不仅以100万辆的年产能(约为2023年春风摩托总产量的8倍)重塑行业供给格局,更用比肩本田熊本工厂的智能化体系,为缠斗正酣的国内踏板市场注入了打破僵局的核心力量。而同步亮相的鸿125与鸿150RS,正是这场制造革命写给市场的第一份答卷。
新工厂到底牛在哪?
总结就三点:更智能、更快、品控更严
其实国内踏板市场的竞争早已陷入“价格战”与“品质焦虑”的双重困局:外资品牌凭技术溢价维持高价,本土产品常因品控参差陷入“低价低质”循环,消费者在“可靠但昂贵”与“便宜但揪心”之间难以抉择。钱江新基地的投产,恰恰精准击穿了这一行业痛点,解决的方案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生产更智能:以前的老生产线换成了能灵活调整的“柔性生产线”,还有自动移动的机器人帮忙干活,效率高多了。更厉害的是,厂里装了套“数字孪生”系统,像给生产线装了个“实时监控器”,2000多个生产细节都能盯着,从零件到成品,每一步质量都能查到,这么一来,残次品能少90%以上,关键步骤几乎不会出问题。
物流更高效:从分拣零件到运货到仓库,全是自动化操作——SPS系统自动把零件分好类,AGV无人车自己规划路线送货,立体仓库里的机器臂和穿梭车配合,存东西、取东西都快得很。以前订个车要等7天,现在48小时内就能响应,交付速度直接快了25%。
零件更靠谱:厂里专门找了全球的顶尖供应商合作,要是哪家供应商的零件不行,立马换掉,从发动机到小配件,每一个都得经过严格筛选,从源头就把好质量关。
总的来说,新工厂的生产线通过多维度的产业升级,不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更准、品控更严,给车子的品质打了个扎实的底。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一批从这个新厂子里面出来的两款车型都有哪些特点吧。
〓 鸿125 跑单王的“理想僚机”
对于定价仅有7699元的125踏板来说,实惠的价格与丰富的配置内容,让它本身的综合性价比就蛮高的,而如今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又进一步给它赋上了“耐造耐用”品控buff,妥妥是外卖小哥的心头好,跑单王赚钱的理想僚机。
说回车辆本身,别看鸿125的排量不高,但是它所搭载的PCR发动机却一点都不弱,尤其是10N·m的最大扭矩,起步猛提速快,非常适合城区红绿灯非常多的路段,而且百公里油耗才1.7L,一箱油跑个三百多公里很轻松,跑一天单都不用频繁加油。
再加上厂里用的都是全球挑来的好零件,搭配高配的ABS+TCS安全系统和大尺寸刹车,哪怕下雨天、夜路骑车,也稳当得很。也正是因为新工厂的品控稳定,鸿125才敢承诺“5年不限公里质保+免费首保”,跑单师傅们用车成本低了,骑得也更放心,高强度跑单选它准没错。
〓鸿150RS:上班族的“通勤神器”
对于每天上下班通勤的人来说,鸿150RS除了具备上面那些“跑王僚机”的众多特质外,它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就在于它的造型设计,尤其是前脸部分,有很大的DIY的空间,下面贴张圈里大佬的改装图(@涨的清秀)
除了时尚的外观很招年轻人喜欢以外,它的10999元定价也让它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性价比真的很顶,而这实惠的价格,背后则是新工厂的高效生产在撑腰。新工厂智能排产、高效物流,把生产和运输成本都降下来了,所以鸿150RS虽然动力在同级别中最强,但价格却依然很亲民。
其实单看它的16.6匹的最大马力就能感受到它的强悍动力了,毕竟它体重也才128kg,对于通勤党来说,碰到比较好的路段时,想拉个高速也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且1.9L的百公里油耗,上下班堵在路上也不心疼油钱。另外,厂里用伺服压机、自动涂胶这些精细工艺装发动机,零件装得特别准,再加上发动机启停、脉冲点火技术,启动时安安静静,在市区里钻来钻去也灵活。标配的ABS+TCS系统,再加上靠谱的零件,车子扛造又耐用,妥妥的通勤好帮手。
〓新工厂赋能,引领行业品质升级说到底,钱江摩托东部智慧制造园区的启用,不只是钱江自己的制造升级,更给整个摩托行业的品质标准化指了新路子。首批两款车像“试金石”,实实在在验证了新制造体系的靠谱性;而这套体系的真正价值,在于能支撑后续更多车型生产——不同品类、不同定位的摩托,都能共享统一的高品质标准。它让行业看清,搭起一套标准化的智能智造体系,既能稳住产品品质,又能快速响应市场上各种需求,这正是应对行业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