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扫码支付、云端学习、高清视频通话已成为常态,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也正成为商业与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这场悄然发生的数字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主题——“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正是对这一变革的积极回应。面对数字文明的演进,商标的数字化转型与域名的品牌化建设,正成为企业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商标,作为企业标识与信誉的载体,其管理模式亟需从传统的纸质申请、线下维权向全流程数字化跃迁。在仿冒、侵权手段日益“数字化”的今天,唯有通过区块链存证、AI监测、大数据溯源等技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权利清晰、保护及时、运用高效。商标不再仅仅是一个图案或文字,更应成为一个可追溯、可验证、可信任的“数字资产”。
与此同时,域名作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的“门牌号”,也正在经历从技术标识到品牌载体的深刻转变。过去,域名多被视为一串便于记忆和访问的字符,如今则日益成为品牌形象、市场信任乃至商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通用顶级域(如“.商标”)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域名选择不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品牌战略的关键一环。
“.商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域名后缀,更实现了企业商标权利在数字空间中的延伸与升华。通过注册并使用“.商标”,企业得以将原本主要用于实体标识的传统商标,系统性地升级为兼具品牌公信力与数字功能的综合性资产。
这一创新设计,既延续了商标在法律保护、消费者识别方面的核心价值,又深度融合了域名体系的技术便利与全球通达性。企业启用“.商标”,相当于在互联网中为品牌构建起一个权威、易识别且受法律强化保护的数字身份入口。它不仅显著增强品牌在线上的一致性与可信度,也更易于消费者记忆、访问与信任,从而在数字生态中有效提升品牌整体价值。
可以说,“.商标”正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品牌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商标权利数字化管理、域名资源品牌化运营的理想桥梁。
正如本届年会主题所指出的,知识产权是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与核心资源。通过健全的知识产权转化与收益分配机制,可以极大激发企业、科研院所与个人的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技术成果更快走向市场。
数字时代不会停下脚步,知识产权的制度与实践也必须持续演进。商标的数字化、域名的品牌化,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路径。当我们谈论“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时,我们不仅在讨论技术如何赋能保护,更是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创新活力的数字生态。
九月北京,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知识产权年会,或将为我们指明下一个十年的方向——唯有主动变革,才能照亮数字未来的壮阔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