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跟中国握手言和,转头就把关税大棒砸向印度,特朗普这波操作够直接。
简单说,美国给莫迪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把关税降下来,要么别跟俄罗斯买油买武器。

做不到?

8月1日起,印度货统统加税25%。

听起来像老剧本,但细节挺有意思。

先看第一条,美国嫌印度关税高。

汽车、药、化妆品,层层关卡,美企进去一趟像闯关。

450亿美元逆差摆在那儿,特朗普觉得面子挂不住。

可印度也不是没让步,之前提过汽车零部件零关税,美国嫌不够,要的是大开城门,农产品、乳制品全放进来。

问题是印度四成人口靠种地吃饭,真让美国大豆玉米冲进来,农民第一个不答应。

第二条更狠,直接掐能源和军火。

印度现在三成原油从俄罗斯买,便宜又稳定,转手炼完还能赚差价。

俄罗斯还送上苏-57生产线,150亿美元大单,60%国产化,连源代码都给了。

美国一句话:想跟我做生意,就别当俄罗斯的中间商。

可印度一算账,美国油贵,军火还要捆绑政治条件,怎么选都不划算。

特朗普算盘打得响,欧盟、日本都低头了,印度也该服软。

但莫迪现在两头堵:国内农民、工业界、执政党内部全在喊别退。

退了,选票没了;不退,关税大棒真砸下来,出口企业先哭。

更尴尬的是,美国法院刚判了特朗普之前的关税越权,想再征税得走国会。

程序一拉长,威慑力立马打折。

莫迪现在干脆装听不见,一句“捍卫国家利益”把球踢回去。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关税谈判,是选择题:选票、能源、军火、盟友,哪个都不能丢。

特朗普想复制对中国的套路,但印度不是中国,没那么多外汇储备扛冲击,也没那么怕美国市场。

真撕破脸,两边都疼。
接下来就看谁先眨眼。
8月1日这个deadline,听着像倒计时,其实更像一场心理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