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胜利是最好的外交,1950年伍修权联大会议痛斥美国,读来荡气回肠

胜利是最好的外交,1950年伍修权联大会议痛斥美国,读来荡气回肠......引言:外交只在刀锋之上。1950年10月8日

胜利是最好的外交,1950年伍修权联大会议痛斥美国,读来荡气回肠......

引言:外交只在刀锋之上。

1950年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请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决策一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整装出发。

10月19日,彭老总亲率38军、39军、40军、42军(后增调50军,66军)和炮兵1师、2师、8师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辑安等地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

进入朝鲜后的志愿军,立马就跟联合国军交上了火。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趁着美伪军疯狂冒进的机会,在有利地形下设置伏击圈,突击,突击,在突击之后,经13天奋战,歼敌1.5万人,顺利将敌人从鸭绿江赶到了清川江以南。

这就是志愿军入朝的第一次战役!

战役打完,彻底挫败了美国人企图在感恩节占领全朝鲜的狂妄念头,稳住了战局,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也让跟随美国的众多盟友灰心丧气,纷纷说:老大撤兵吧?

垂头丧气的盟友让杜鲁门无奈了,立马召集盟友驻美国的大使开会,意图鼓舞士气,顺带表达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

可是以英法为首的西方盟友纷纷反对美国扩大战争的举动,也让美国人骑虎难下。

眼见于此,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想了出暗招,那就是通过操控联合国大做文章。

随后不久,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名义,呈报给联合国的一份朝鲜战争“特别报告”成了中美外交博弈的焦点。

在这份报告中,美国人污蔑新中国破坏世界的和平。

这倒打一耙举措,遭到了中国国务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的直言驳斥!

周总理随即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控诉美国侵占台湾,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侵略者,使其撤出侵略军。

这外交博弈也引出了一系列后续,更让新中国第一次走上联大舞台,让美国人颜面扫地。

今日读来,依旧让人振奋非常。

一:苏联邀约和美国的文字游戏。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明确出兵意图后,中苏两国本就紧密的关系,越发亲密无间。

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就筹谋让新中国去联合国露脸。

在他的授意下,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联合东欧等国一起,督请联合国在1950年9月29日通过了一项决议,邀请新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和安理会会议,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并没有极力反对这项决议的通过。

一看这情况,蒋介石当然不满啊?派遣驻联合国代表蒋廷敝求见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杜勒斯。

见面后就抱怨说:美国对于联合国拥有控制权,完全能阻止中国代表前往联合国。

蒋廷敝的抱怨,让杜勒斯有口难言。

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同意联合国邀请中国代表,暗里有三层意思!

首先,可以尝试缓和同苏联尖锐的矛盾。

其次:可以安抚和拉拢反战的盟友英法等国。

最后:美国也有跟新中国在外交上试探接触的心思,不让新中国完全靠拢苏联。

这三重心思,杜勒斯都不能跟蒋廷敝讲透,只能云山雾罩地说:这是美国对华的外交手段,总之就是不说正题。

美国人虽然答应了中国代表去成功湖(46年8月—51年联大办公地点),但是他们心理并不痛快,随后就玩了个文字游戏!

在讨论会上说美国人居然用了“召唤”中国出席联大这个词,意图用高人一等的姿态,让新中国吃瘪。

这做派让苏联代表不满了,直言驳斥说:

召唤一词完全是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对其奴仆发号施令用的字眼,根本不能用于新中国这样一个管理着几亿人民的主权国家,新中国的代表当然应该是联合国邀请来的。

一个字眼,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会议交锋,在东欧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支持下,美国的“召唤”意图被否决了,联合国在11月8日重申了对中国的邀请。

这里注意,用词从“召唤”变成了“邀请”。

苏联人的坚持让狡猾的杜勒斯又生一计,害怕中国代表团多生事端,讨论美国侵略台湾一事的他,就胡搅蛮缠说:

中国代表团的讨论议题,需要限制在美国提出的所谓“联合国军”司令部关于朝鲜战争“特别报告”的范畴内,不让新中国讨论台湾问题。

这报告都没完全出来,就把帽子扣上了,背后深意,毛主席和周总理洞若观火。

二:周总理一语破局,去。

美国做派,迎来了周总理驳斥!

就在11月11日,第一次战役激战正酣时,周总理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表达了新中国拒绝讨论美国操纵的所谓“联合国军”司令部“特别报告”的态度。

还重申了,要将中国控诉美国侵略台湾问题和美国侵略朝鲜问题合并讨论的意见。

表达了必须同时就两个问题发言的立场,否则将不接受11月8日的邀请。

说完这些之后,中国政府还声明说:中国政府从不承认侵朝美军的所谓“联合国军司令部”也不认同其提出的报告,因为这份报告,满是偏见和别有用心。

周总理回电,在联合国大会又激起交锋,在苏联等国的支持下,美国的图谋又一次落空。

周总理一语破局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考虑到台湾和朝鲜问题的重要性,决定派遣代表团前往联合国阐明中国态度!

代表团不久后顺利组成,团长伍修权,顾问乔冠华!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的11月24日。

携胜利之威,中国代表团顺利抵达纽约机场,准备参加27日的联大会议。

迎着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友好国家和联合国工作人员欢迎目光,武修权说:

中美两国人民间从来就存在着深厚的友谊,我愿借此机会,向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致意。

说完这话之后,伍修权就前往联合国办公地点跟苏联和东欧代表,商讨应对美国的方略。

这绵里藏针态度,让听过讲话的美国记者纷纷说:

中国代表一到成功湖畔,联合国就不再是美国独霸的天下了,一场外交大战在所难免!

外交大战在所难免,美国独大一去不复返?

这刺耳的话,让杜勒斯不服啊!

于是,他的暗招又来了!

三:杜勒斯横生枝节,联大再发邀请。

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的当天,杜勒斯就开始了新一轮外交攻势。

他突然提出动议,试图取消联大政治委员会邀请中国代表团的决议,意图让中国代表团无功而返,成为笑柄。会上,杜勒斯暗搓搓地说:

如果共产党中国的代表出席了大会,不等于在国际上承认共产党中国了吗?

这阴阳怪气话语,惹怒了埃及驻联合国代表,埃及人委婉地反对了美国的意见!

埃及出头后,众多国家纷纷支持,弄得杜勒斯颜面大失,也让联合国政治委员会第三次通过了邀请中国代表团参会的决议。

在这接二连三的外交风波中,周总理始终云淡风轻,因为前线打得好啊。

知道最新消息之后,他复电说:中国代表已到纽约,随时可以参加会议。

一方邀请,一方接受!

按理说跟美国人不相干了吧,可杜勒斯还想闹事!

他跟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说,27日会议那天我有事不能参加,希望联大会议能提前到24号开。

这中国代表团刚下飞机就要参会,不是找麻烦是啥?

苏联代表一听也动了真火,不少国家代表也纷纷说,你丫就是无理取闹。

这状况,终于让表演欲望很强的杜勒斯明白,自己过火了!

四:伍修权震撼发言,杜勒斯灰心丧气。

时间很快来到了11月27日。

哪一天,被美国人百般阻拦的中国代表团昂首阔步进入了联合国大厦。

这久违的新中国声影让无数人翘首以盼,不少参会人员纷纷起立张望,发出欢呼和掌声。

一听欢呼声,正在台上发言的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马上发表了热情的欢迎词:

请原谅,我暂且中断我的演说,我以我们苏联代表团的名义,借此机会,向在主席的邀请下,现在正在会议桌前就座的中国合法政府的代表,伍修权先生以及代表团其他成员致敬,并祝他们今天在联合国组织中开始的活动获得成功!

话音落定掌声雷动!

一看这场面,中国代表团成员纷纷起身致谢,又迎来了更大的呼喊和掌声。

苏联人致辞,中国人互动,一出中苏联合抗美的画面,在联合国上演了。

这一切,让台下的杜勒斯郁闷了!

跟伍修权仅仅隔了一个英国代表扬格的他,装作不看武修权的样子,强作镇定地继续待在会场上,用沉默和无动于衷掩饰自己的尴尬。

那么他为何会尴尬啊?

因为他的祖国打了败仗呗。

五:战争是外交的外延,胜利是最好的谈判。

熟悉抗美援朝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战役时间是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

在持续一个多月的第二次战役中,中国军队获得了辉煌胜利。而联大会议召开是在11月27日和28日,那一刻中国军队已然全线出击,在各个战线上打得美军“全线溃退”。

前线纷至沓来的都是失败的消息,你说这杜勒斯会有底气吗?

这里就不得不说下毛主席和彭老总的英明决策了。

两老在第一次战役胜利后就断定,美国人一定会疯狂反扑。

随后就制定了“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第二次战役作战方针。

彭老总得令之后,安排志愿军北撤转移,诱敌进攻。

骄狂的美国人不知是计,大胆进入了我军的预设战场。

关键时刻,杜鲁门信任了麦克阿瑟,还做下了两个糊涂的决定。

第一:在不明中国军队意图的情况下,不改变麦克阿瑟占领全朝鲜的野心,要其继续行动。

第二:用外交试探方式,以利益为诱,指望阻止中国介入朝鲜战争。

这决策,有武力威胁,也有外交博弈,但跟新中国领导人比明显不在一个水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