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山市“我为眉山发展献良策”活动圆满落幕,四川工商学院人文教育与应用学院教师孟秋凭借《关于眉山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的建议》,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市民提交的5660条建议中脱颖而出,斩获三等奖。她是在眉高校中唯一建议被采纳者,并作为高校教师代表在9月30日于眉山市会议中心举行的活动成果发布会上发言。此次发布会眉山市委常委班子全员出席,现场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据悉,该活动由眉山市“我为眉山发展献良策”活动专班与眉山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紧扣市委“实干实绩比拼年”部署,以“激情担当作为”为导向,围绕眉山“十五五”规划编制,征集涵盖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优化路网与城市功能布局、巩固工业发展优势等14个方面的建议。经专家、相关部门及企业家评审,共评选出83件获奖建议,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20件、优秀奖50件。
该校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与,动员教师结合研究专长献策。孟秋老师立足校地实际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思考,通过调研眉山重点企业、访谈产业经济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及省市中试平台建设政策文件,并研究江苏产研院、张江高科等先进中试平台运营模式,最终形成建议。
孟秋老师的建议从中试平台建设重点、技术来源、运营管理到产业落地四个方面为眉山打造西部中试转化基地支招。一是聚焦新能源电池、泡菜、晚熟柑橘等特色产业和中试平台基础,打造特色产业中试矩阵,让中试平台和产业良性互动、互促发展,形成地标性中试体系,如建成全国闻名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中试平台体系。二是从建强本土企业、高校科创力量,通过资源、政策支持与市外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吸引高水平人才团队来眉开展成果转化入手,构建技术来源体系。三是在运营体系上创新,成立专业管理公司,高标准建设公共实验设施,实行管理权和使用权分离,以企业愿意出资作为项目遴选标准,打通科创供需堵点。四是在服务产业落地层面,构建中试产业生态圈,建立科研与产投两支基金,完善中试成果产业化落地服务机制,助力项目快速转化落地。
专家评审认为,此建议落地性强,直面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为眉山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务实路径,助力其实现“弯道超车”。目前该建议已被纳入眉山“十五五”规划或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眉山日报、中国新闻网、川观新闻、眉山发布等媒体对建议进行了报道。
孟秋老师表示,这类“接地气”的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让公众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城市治理,凝聚政企校智力。四川工商学院始终秉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办学思路,近年主动对接眉山产业与人才需求,围绕“1+3”主导产业等建设特色产业学院,还与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建立低空经济实训基地,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学校多位专家教授入选眉山市各级专家人才库,未来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为眉山发展贡献更多工商力量。(王俊 通讯员 孟秋)